到十六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类似后世的迫击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到十六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所谓的霰弹,在海战的时候,就被称为葡萄弹。
大和号战列舰的主炮,就是460毫米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海上火炮。至于更离谱的轨道炮,迫击炮之类的,还有800多毫米的口径,甚至是1200多毫米的。只要战争需要,没有人想不到的。
“在后坐力方面,还需要大家的继续努力……”
孙勤恺正在忙,听到张准到来,便急匆匆的出来迎接,将张准带到试验工场。试验工场是整个铸炮厂最繁忙的地方,也是整个铸炮厂最机密的核心所在。要进入这里,还需要经过重新的细致的检查。
比如说,朝廷,因为看不到火炮的威力,它肯定不会在这方面投入重金。当初徐光启和孙元化研究红衣大炮的资金,都是自己筹措的。而且,他们的研究,是在有实物,有葡萄牙工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纯粹的仿制,和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张准和大家打过招呼以后,就关切的问道。
他们都知道,张准要说的,肯定是和大炮的研究有关。每次张准的讲述,其实都是有备而来的,主要是为了开拓大家的思维,开阔大家的视野,从而帮助大家找到更多的途径。这年代的人,由于通讯工具落后的缘故,最缺乏的就是信息和经验的交流,有关技术的推广,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说,明朝的官员,有哪个是傻瓜?他们比任何人都要聪明!只是,他们的聪明没有用对地方,都用来内部的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上面了。要是阉党和东林党不是互相死掐,而是团结一致对外的话,哪里轮到皇太极出头?早就不知道被灭绝到哪个位面去了。
公元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到十七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拿破仑的出现,更是将炮兵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有关红衣大炮的复制,孙勤恺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点大意了。他认为在有实物对照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结果,后来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看了红衣大炮了。修复它难度不大,想要重新铸造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公元1600年前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到十七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公元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张准点点头,微微一笑,拿起三角尺,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衡量出相应的大炮口径,不动声色的说道:“这是460毫米口径的,这是800毫米口径的,这是1200毫米口径的。”
但是,前期的爆破弹,根本就是杯具。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黑色炸药爆炸的威力太小。一般的礼花弹,里面装载的黑色炸药,可能就一斤多一点。这么点黑色火药,即使成功的引爆,也无法对敌人造成有效的伤害。虎贲军的标准炸药包,可都是五斤装的。
其实,要不是在中国的战场上出现,并一不小心的打死了努尔哈赤,红衣大炮的确没什么特别的。红衣大炮的设计,是几十年前的。到现在,英国人自己,都不再使用这样的设计了。英国人有更先进的火炮。因此,虎贲军海军日后要争霸世界的话,肯定要有比红衣大炮更先进的火炮。
从火炮出现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大炮一般是滑膛前装炮,发射实心球弹,部分火炮发射球形爆炸弹、霰弹和溜霰弹。最初的线膛炮是直膛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前装弹丸方便。这种火炮发射速度慢,射击精度低,射程近。为了增大火炮射程,十九纪初欧洲各国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
不过,爆破弹的确是历史的进步。相对于实心弹而言,爆破弹的威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随着火药的不断改良,随着引信的不断改良,随着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最终会取代实心弹,成为战场的霸主。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迅猛发展。十四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十六世纪前期,意大利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发射时,射程可以达到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线膛炮的研制,不容易。”
作为海战的主力火炮,如果米尼炮能够出现,虎贲军海军就可以拥有比敌人更加强大的火炮,能够抢在敌人的炮弹射程之外开炮射击,能够更加准确的命中目标,而不是基本上靠运气。米尼炮的威力,肯定也会被红衣大炮更强。
恰好在这个时候,姬玉情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在天津卫足足呆了两个多月以后,懿安皇后张嫣终于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乖乖的离开了天津卫,乘船前往登州城。
显然,这样的样炮,是无法满足虎贲军海军的需要的。幸好,虎贲军海军在剑牙舰的上面,并不配备红衣大炮,而是在更大型的龙神舰上配备。龙神舰下水的时间,应该还有两年左右。这样一来,孙勤恺他们还是有更多的时间继续改善的。
“总会有成果的!”
换言之,虎贲军海军要和英国海军争霸的时候,少不了口径200毫米左右的巨炮。这么大口径的火炮,当然不是装在炮车上的,而是装在超大型的军舰上。薛知蝶那里既然已经开始设计巨舰,孙勤恺这里,自然要开始设计巨炮了。
张准搞清楚情况以后,鼓励说道。
所有的工匠骨干,立刻都包围了过来。
当然,单单是研制大炮本身还不够,还要继续改善火药的性能。大炮的威力,除了大炮本身,还和火药的质量息息相关。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让大炮的威力大打折扣。火炮火炮,没有了火药,还能叫做火炮吗?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数理化基础,的确非常的薄弱。这对于火炮的研究,的确是很不利的。在没有理论基础支撑的情况下,单单依靠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研究方式,成本太高,时间太长,的确要比西洋列强弱上不少。
“我给你们说说别的炸药。”
当然,这些热闹,都是相对内部人员来说的。在普通的民众看来,火炮工场所在的地方,还是荒山野岭的一片,从外面基本上是看不到人的,只是偶尔间有隆隆的炮声传出来。在很远的地方,就有哨兵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在核心区域,警戒也是相当的森严,即使是张准到来,也是要验证身份的。
当然,两者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可以忽略的。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火炮技术已经发展到巅峰,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基本上消失了,大多数的时候,两者被合称为加榴炮,意思是同时具备两者的性能。大部分国家军队装备的,都是加榴炮。
“我们的虎贲铳,威力为什么这么大?关键是使用了膛线!”
“所谓的抛物线研究,其实并不是很复杂……”
对于在座的所有工匠来说,抛物线理论,绝对是崭新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理论知识。想要深刻的理解,当然需要他们自己努力研究。张准的解释,只是让他们明白,埋头不断的试验还不够,还要在理论上进行一定的研究。要是理论能够和实践相结合,火炮的研究,就有可能事半功倍。
现代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理论开始的,先从理论上证明,这是可行的,然后才会开始动手制造实物。但是在当时,懂得理论计算的人,一个都没有。因此,他们只能是采取最笨拙的办法,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善,一直到鼓捣出自己满意的产品为止。因为不懂得理论研究,试验的耗费自然是很大的。
在后膛枪和大口径火炮无法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张准不得不考虑一下,在火炮的制造方面,引入线膛炮和米尼弹的经验。既然可以在虎贲铳里面绘制膛线,那么,在炮管的内侧绘制膛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至于大型的米尼弹,制造起来,应该也是可以的。
“情况如何?”
说实话,红衣大炮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后坐力的确很大,一般的战舰根本承受不起。按照薛知蝶的设计,龙神舰只能配备16门的红衣大炮,还必须是安装在最底层的甲板,否则,巨大的后坐力,有可能直接将整艘船掀翻。想要让整艘战舰都装备红衣大炮,红衣大炮的后坐力,必须削减至少三成以上。
红衣大炮毕竟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火炮之一,虎贲军白手起家,在没有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想要一下子将有关的技术全部掌握,的确不容易。但是,无论多么的不容易,有关火炮的研究,都必须进行下去。
孙勤恺他们已经做出了好几门的样炮,反复的用来试验,寻找改善的途径和方法。但是,这些样炮的性能,都不是很令人满意。有的,是炮管的强度不够,容易炸膛。有的,是大炮的射程不够,只有六七里远。有的,是可靠性不高,容易出现技术故障。还有的是炮管的寿命太短,打了十几发的炮弹就完蛋了。
“大人,这的确可以考虑。”
虎贲军海军最新的龙神舰,排水量是600吨左右。这样的排水量,在红衣大炮或其他重炮的面前,的确不算庞大。火炮的威力越大,后坐力越大,这是必然的。因此,如何解决大威力火炮的后坐力方面,也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张准毫不犹豫的回答。
“不是很好。”
“大人……”
事实上,他的父亲,当年也是在葡萄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用了几年的时间,最终才将红夷大炮复制出来的。可见,这铸炮的工作,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虎贲军手上,完全没有相关的资料,难度的确很大。为此,孙勤恺和身边的人,几乎头发都要发白了。
其实,张准要研发爆破弹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陆战,而是为了海战。因此,礼花弹的口径,是可以超大型的。在之前的海战里面,经常用的弹种,就是实心弹、霰弹和链弹。这三种炮弹,其实都无法将敌船彻底的摧毁。最后的战斗,还是需要肉搏战来完成。
这一点,对于在场的工匠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张准的话,就等于是在他们的面前,举起了一盏引路的明灯,他们只需要顺着灯光摸索过来,就能顺利的找到出口。如果没有这盏明灯,他们甚至连方向在哪里,都根本搞不清楚。
在真实的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出现米尼炮,是因为米尼枪出现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后膛炮出现了,没有必要搞前装的前膛炮了。其实,米尼枪的风光,也就是那么十几年的时间,后来就迅速被后装线膛枪取代了。米尼枪作为前装线膛枪的典范,的确是有点生不逢时的。
孙勤恺愕然说道:“还有更大的?”
张准沉吟片刻,又缓缓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