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旦鞑子的情势不妙,他又可以从多个方向出击。要是张准打败了鞑子,他可以南下,偷袭鞑子的后路。要是鞑子被京师的明军打败,他又可以偷袭鞑子的侧翼。要是鞑子被迫撤出中原,他还可以直接北上,继续捅鞑子的屁|眼,痛打落水狗。总之,好处他都落了去。
吴三桂摇头说道:“这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为了抗击外侮,维护内地的安全,在北部边境设置了九个军镇,俗称九边。加上毛文龙自己拉扯起来的东江镇,就是九边十镇。九边是哪九边?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陕西、宁夏、甘肃。第十镇,自然就是东江镇了。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天津卫?”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文龙表现得太活跃了。毛文龙率领的东江军,天天对鞑子发起袭扰,三天两头的就和鞑子打仗。今天斩掉十个鞑子的首级,明天斩掉鞑子二十个首级,后天又斩掉五个鞑子的首级。
吴三桂缓缓的说道:“军令难违。”
然而,明末的实际情况,却是随着局势的越来越艰难,明军三大军事集团,还有九边十镇之间的争夺,反而更加激烈。各个边镇,对于抗击鞑子,都畏首缩尾的,自己人斗起自己人来,却是格外的有劲。
现在的关宁军事集团,可以说是集中了明国大部分的资源,大部分的精锐,大部分的高层,也是出自这个集团。而这个集团,正是依靠鞑子存在的。要是鞑子不存在了,这个集团自然会烟消云散。因此,说的不客气一点,崇祯皇帝的确是想平定辽东的,只是下面的人,未必就这么想。
张准指着地图上董家堡的位置,不动声色的说道:“我就在这里。”
可以说,他驻军在天津卫,肯定是有赢无输的结果,除非是明军全部溃败了。嗯,这还不够,还要包括张准率领的虎贲军也战败了。显然,张准是不会轻易战败的。因此,吴三桂对于这场战斗,颇有信心。而鞑子要是战斗不利,他就会像疯狗一样,狠狠的扑上去,将鞑子撕碎。
天津卫是什么地方?
甚至,连朝廷的皇帝、内阁、六部,都有可能在想,反正鞑子是冲着张准来的,他们这么积极做什么?鞑子杀了张准以后,自然会退回去的。借助鞑子的手,将张准消灭掉,对明国也是有好处的。尽管可能又要被鞑子抢走一些人口和物资,那不过是小事。
如果吴三桂是有原则的人,在崇祯上吊死了以后,依然可以跟着南明朝廷的。以他手上的实力,打败左良玉、刘泽清、高杰、黄得功等人,根本是小事一桩。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南明朝廷的第一号实权派。但是,他没有。他接受了李自成的安抚,随后又投降了大清。最终,将大汉奸的头衔,牢牢的套在了自己的头上。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鞑子的首级,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你有意义。鞑子的首级,我可以全部给你!”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我的意思,你等到我和鞑子交战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
没错,就是低了一线。
是个左右逢源的地方!
高起潜连鞑子入寇的消息,都不愿意向上汇报,显然是一心想要借助鞑子的手,削弱秦军的力量。指望他下令辽东军全军突击沈阳?做梦!就算吴三桂本人想要突击,也肯定会被高起潜制止的。如果连吴三桂都无法主动出击,其他的辽东军将领,更加不会主动出击了。
吴三桂太滑头了。
这次鞑子南下,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解救登州城的鞑子。第二个,就是对付他张准了。而在这两个目的里面,第二个要比第一个更重要。换言之,就是消灭他张准才是头等要务。鞑子的战略,肯定是围绕他张准而进行的。或许,这可以称为古代版的“斩首行动”。
吴三桂孤身到来董家堡,不怕张准一刀杀了他,其实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代表的乃是整个关宁军事集团。张准不可能一刀杀了他,然后得罪整个关宁军事集团。这对于张准来说,没有丝毫的好处。是的,吴三桂对局势的判断,的确很到位。张准的确不想在这个时候,就惹来整个关宁军事集团的讨伐。
“目前,你们的防线存在太多的缺口,消耗了太多的兵力。要是你们抓紧这个机会,将这些缺口都补齐,以后鞑子再来进攻,就要承受强大的阻力。这对于你们来说,总是有好处的。”
天津卫的西北面,就是京师。天津卫的东北面,就是蓟镇。天津卫的南面,则是张准所在的董家堡。吴三桂驻扎在天津卫,可谓是紧靠京师,背靠蓟镇,还有张准在旁边保驾护航。无论鞑子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击,他都有足够的退路。换言之,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张准沉声说道:“依据你的推测,鞑子要是南下,会走哪条线?”
吴三桂忽然说道:“许定国那边怎么办?”
这五个字,也让张准对吴三桂的评价,稍微的低了一线。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你放心,我不会扩大地盘的。我只控制三个小小的村落,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为将来抗击鞑子做准备。你可以向兵部上报,就说已经成功的将张准遏制在方寸之内,迫使其不能动弹。只是完全剿灭,尚需时日。你已经派人和张准接触,要求张准尽快的撤离河间府。兵部自然不会责怪你,甚至还有可能给你小小的嘉奖。”
太滑头的人,始终是难成大事。
东江军每次战斗的斩获尽管不多,加起来却也相当的可观。袁崇焕在锦州一年,杀死的鞑子数量,不过一百人。毛文龙这边,却是足足九百多人。袁崇焕不得不对毛文龙下手。否则,鞑子都杀光了,他还从哪里赚取好处啊?鞑子都没有了,还要他这个督师做什么?
吴三桂虽然年轻,眼光却着实不错,很快抓到了要点。
吴三桂年纪轻轻,就显得如此滑头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滑头肯定会越来越严重。或许,这才是吴三桂最终当了汉奸的最基本原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在最关键的时候,屁股坐错了位置,那就是着着实实的汉奸了。
吴三桂的眼神顿时发亮。他看着地图,思索片刻,很快就说道:“我在天津卫。”
吴三桂显然是要借刀杀人。借张准的刀,削弱许定国的力量。个中原因,张准不是很清楚,不过肯定和九边十镇的矛盾有关。明军的内部争斗,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三大军事集团之间,各个边镇之间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提督东江镇的毛文龙,不就是这样惨死提督辽东镇、蓟镇的袁崇焕刀下吗?
吴三桂沉吟不语。
要是以前,在沈阳和辽阳丢失以前,关宁军事集团的高层,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那个时候,丧师失地,是要被斩首的。熊廷弼和王化贞,都因此丧命。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必须想方设法和鞑子作战。然而,在丢失了沈阳和辽阳以后,明军和鞑子的战线,基本上稳定了。在锦州、山海关、广宁一线,在大量坚固城堡的帮助下,明军已经成功的挡住了鞑子前进的步伐。
作为辽东的监军,高起潜的权力很大,吴三桂断然不可能违背他的命令。事实上,张准从某些渠道获悉,高起潜对吴三桂,其实是很欣赏的,他甚至想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只是还没有正式提出来。如果高起潜真的提出来,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大概吴三桂也不会拒绝的。
你说的六个字,再次暴露了你的滑头,还有内心的阴险。
在大明朝,要封爵,难度极大。即使是在崇祯朝,封爵的难度也非常大。由于武官职位的限制,总兵官已经是正一品,在品级上已经处于巅峰,升无可升了。因此,朝廷要嘉奖,只有封爵。而大明朝的规矩,刚好是有战功才能封爵。否则,就算是以张居正的本事,都是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一个爵位的。但是不到十年,这个爵位就被剥夺了,连尸体都被翻出来鞭尸了。
好像吴三桂这样的总兵官,就从来不曾为粮饷发愁。他私人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他怎么养得起一千的私人骑兵?张准控制了两府之地,还使用了很多超时空的手段,才折腾出这么点人马来。而别人,只要从国库里一扒拉,从军费里划出一个零头,就足够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了。
九边十镇之间的关系,显然不会非常的和睦,主要是牵涉到高层的权力斗争。大明朝以文制武,军队的高层,都是文官。而文官又不可避免的牵扯到朝政争夺。本来,大敌当前,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守望相助,一起度过时艰。
吴三桂看着张准,不答反问:“你说呢?”
沉吟片刻,张准缓缓的说道:“吴三桂,你如果想知道我为什么能杀死这么多的鞑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