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闻香教的。”夏菲斯简短的回答。
不用上战场,对于拉哈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此,他的心情还是不错的。随后,他宣布还有一件好事,就是被皇太极赐名为喀尔楚浑。在满洲人的习俗里面,被大汗赐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马轶不知道喀尔楚浑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什么,不过想必是不错的。
显然,在这次的兵力分配盛宴上,对正白旗和镶白旗是最不利的。因为,这两旗的旗主,还被张准包围在遥远的登州城呢。没有了多尔衮和多铎的存在,皇太极当然不会客气。他将最精锐的几个牛录,都从正白旗和镶白旗里面调走,然后补充回去几个最垃圾的牛录。
说罢,从后面的屋子里,提出一个笼子来。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鞑子内部,最看重的就是军功。有军功才有收获。换言之,就是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才能获得最多的收获。你要是指望别人的赏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的,拉哈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也要亲自上阵,才能获得军功。可惜,岳托显然不准备给拉哈这个机会。
对于情报系统的建立,马轶是深知其中的艰苦的。猫眼司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可谓是尝尽了其中的艰辛。由于是从一片白纸开始,猫眼司目前的情报网络,还非常的脆弱,伸出去的触角很少,能刺探到的有价值情报不错。现在张准将闻香教的情报网络加入进来,将极大的增加猫眼司的情报网络强度,增加情报网络的触角,可以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辽东,沈阳。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马轶的眉心,突然一跳。
夏菲斯好像对马轶同样不感兴趣。闻香教和虎贲军的合并,是比较突然的。两者人员的完美融合,需要时间。他冷冷的说道:“我给你带来这个东西。”
信鸽!
在鞑子即将发起第三次入寇之前,张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闻香教的,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虎贲军要腾出兵力来对付鞑子的南叩,当然不可能由闻香教在背后扯后腿。现在看来,张准已经成功的臣服了闻香教,并且将闻香教的情报网,有效的纳入虎贲军的情报系统了。从长远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但是,来的最多的,还是蒙古骑兵。连续十几天的,都有大量的蒙古骑兵,陆陆续续的来到沈阳。带领他们到来的,都是蒙古各个部落的头人。皇太极邀请他们到来沈阳,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杜尔巴还被岳托叫去,和蒙古人举行那达慕大会,着实是兴奋了好几天。马轶在恭维拍马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更多蒙古人的信息。
“回去了。”
“你是……”马轶皱眉说道。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不久以后,拉哈就出来了。他看了看杜尔巴,又看看马轶等人,无奈的说道:“阿玛不让我出征,让我留守沈阳。”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喀尔楚浑的心情好了,对身边的人,也就温和了很多。马轶终于找到了机会溜出来。他按照暗号,来到往日的接头地点。结果,他看到的,乃是一个陌生人。这个陌生人很年轻,好像是一个乞丐,浑身脏兮兮的,还带着浓郁的臭味,好像是从粪堆里面钻出来的一样。他头发有点发黄,皮肤有点发白,看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汉人。偏偏相互间的暗号,却是准确无误。
拉哈接待的乃是鞑靼部土默特部落的一位小公主。看样子,拉哈很有可能和这个小公主联姻,以加强建虏和蒙古之间的联系。不过,这个小公主长得的确不咋样,脾气还非常的差,动不动就喜欢拿鞭子抽人。拉哈接待她两次,就被打了好几鞭,当真是郁闷得不行。大概这也是拉哈最近经常往小妖精这里跑的原因。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片片晶莹的雪花不断的飘落,将大地渲染成一片的白色。街道上的行人非常的稀少,摊档早就没有了。全部的店铺,都关闭了大门。来往辽东的商旅,都受到了严格的管制。街道上,看不到任何汉人的踪迹。除了极少数的汉人之外,其他所有的汉人,都被集中管制起来了。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不过这样也好,有利于马轶独自思考很多事情,有利于马轶将各种各样的情报,都综合在一起,然后推断出鞑子的上层战略。马轶其实接触不到太多的机密。作为一个汉人的奴隶,他处处都受到鞑子的歧视和提防。没有被鞑子无缘无故的杀害,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经过调整以后,各旗的牛录数量不变,质量却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战斗力最强的,当然是皇太极自己率领的正黄旗。战斗力第二强的,乃是豪格率领的镶黄旗。战斗力第三强的,应该就是岳托的正蓝旗了。换言之,鞑子的精锐牛录,基本上都掌握在皇太极亲信的人手中了。
马轶依然是乖乖的弯下腰去,让拉哈踩着自己的肩头上马,然后挽着战马,一路回来。杜尔巴在前面开路,以防止发生意外。街道上,时不时有一队队的鞑子全副武装的走过。若不是杜尔巴开路,说不定有人会上来对拉哈不利的。这是鞑子在调整各个牛录的兵力,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候。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