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出列!”
在江南的时候,柳如是也见过一些明军的官兵。说实在的,他们的素质,的确不敢恭维。由于卫所制的废弛,明军的大部分军户,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已。他们根本没有认真的操练过。嘉靖时期,几十个倭寇,就能够打到南京城下,肆无忌惮。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过去,江南的明军,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虎贲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柳如是的眼神,落在观礼台的前面。行进中的方队,已经换了步伐,也换了持枪的姿势。他们走的乃是正步,侧面持枪。站在柳如是的角度看过去,感觉非常的强烈。整齐的步伐,密集的刺刀,就好像是一堵墙,一堵无坚不摧的墙,排山倒海的压过来。
风在呼啸军号响,
握着军旗的战士,将军旗用力一甩,将它全部打开。
所有标兵就位以后,杨子轩的声音再次传来。
同时,一阵宏亮的歌声传来:
战士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平时,虎贲军的战士,除了打仗之外,基本上都是在军营里面,大家一般是很少看到的。军营是禁止无关的人员进入的。只有今天,才算是正式的对外开放。你要说民众们不觉得新奇,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对于其他人的解说,听到的人,都频频的点头。
军旗,军歌,还不够震撼,他还要再来一段更加雄壮的阅兵式。
在明国人民的心目中,除了开国的那些英豪,最得人心的,莫过于戚家军的创始人戚继光了。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戚家军的威名,戚继光的事迹,更是弥久不散,经久传诵。甚至,不少人家里,还供奉有戚继光的塑像,祈求借戚继光的威名消灾解难的。
“胡说,标兵是用来标志界线的!”
向全国的解放!
……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柳如是也顺着大家的视线焦点看过去,看到那边是一片的灰色。站在观礼台的上面,看不清每个士兵的脸,只能看到他们排列成一个个的整齐的方队。她细心的数了数,发现每个方队,都是六十人左右。总共是九个方队。最前面的方面,中间还有旗手,举着鲜艳的军旗。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张准的声音,继续宏亮的传来。
英勇战斗,
在数千人的目光注视下,四个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高台的上面,分前后左右的站在旗杆的四周。其中的一个战士,将旗帜绑在绳索的上面,另外一名战士,则手握军旗的另外一端。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辽东的鞑子暂且不说,单说陕西的民乱。陕西的民乱,从崇祯元年开始爆发,到现在已经六七年的时间了。朝廷不知道投放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始终没有效果。江南那边流传的情况,是陕西的民乱已经无法遏制。朝廷的大员,更是不断的倒下。先是杨鹤被捕下狱,现在陈奇瑜也被下狱,谁知道下一个会是哪位大员?
“来了!”
他们能够抢得第一方队的位置,当然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出来的。为了取得首先出场的荣誉,周焱宇和他的战士们,可是在队列方面,下了大工夫的。果然,他们一出现,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严整的方队,整齐的步伐,闪烁的刺刀,别具一格的正步,都让周围的观众,感觉到一阵的热血沸腾。
“难道,这个张准,居然是戚继光之类的人物?”
“知道什么叫标兵不?”
绝不屈服,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哇!”
升旗仪式结束,张准宣布阅兵式开始。
然而,他们给柳如是的感觉,却都是赵括之类而已。他们可以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即使是复社的一些骨干,也是如此。尽管复社比较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张说到做到。但是,说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绝大部分人,都根本做不到。
“自己锻造一支军队,应该不容易吧。”
向前!
另外一名战士,缓缓的拉着绳索,让鲜艳的军旗,迎着朝阳和晨风,冉冉的升起来。
战士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分列式,开始!”
直到把全部敌人消灭干净,
这一次,负责具体主持阅兵式的,乃是杨子轩。
柳如是下意识的抬头一看,眼神情不自禁的轻轻一亮。原来,在虎贲军第九个方队的后面,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方队。他们的队列,和之前的方队完全不同。人数更多,应该有上百人。他们的武器,也不是长长的虎贲铳,而是夹杂在方队当中的十门火炮!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