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淡淡的说道:“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是要造反呢?”
张准有些奇怪的说道:“你为什么如此自信?”
王健跑了一路,亲眷失散了不少,家丁也只剩下十几个,哪里是吴清亮他们的对手?一番断断续续的交战以后,王健和多名的亲眷被抓。但是,和墨煜有关系的那个什么王小姐,并不在其中,不知道是被乱军打死了,还是躲藏起来了。抓到王健以后,吴清亮他们就停止了追赶,连夜赶了回来。其他的小队,继续追击中。
听到两人的计算数字,张准也忍不住大为心动。一个万亩农庄,每年就有两百万斤(约一万石)粮食的收入,要是弄上几十个,几百个,岂不是……明末最缺的是什么?粮食啊!只要掌握着足够的粮食,又有先进的武器,还怕什么敌人?
灵山卫,现在有了新的主人。
张准霍然站起来。
王健恶狠狠的说道:“你要是杀了我,就是高迎祥、张献忠之流,朝廷不会放过你的。我的人,已经到达济南府和兖州府,报告你叛逆作乱的情况,朝廷的大军,很快就会开到,将你镇压。你杀了我,朱巡抚,还有刘总兵,会为我报仇雪恨的。”
张准漠然的说道:“先关着,以后自然会有人处置他们的。”
张准厌恶的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冷冷的说道:“我要是杀了你,的确是脏了我的手。但是,我想起来了,有一个地方,很适合你。清亮,将他锁在水牢里面。”
抓到了灵山卫的主人,张准当然高兴。
王健惨叫一声,当场昏厥过去。
张准摇摇头,慢慢的说道:“你投靠我,有什么用?”
王健的神色,相当的狼狈,脸上和头发上,全部都是泥土。耳朵里面还插着草根。根据吴清亮的说法,这家伙是在一个棺材坑里面找到了。为了活命,王健跳进了一个棺材坑,试图蒙蔽过关。但是,还是被护卫队的战士们给搜出来了。
刘航眼前一亮。
说罢,朝吴清亮努努嘴。
由于农庄是集体劳动,有严密的掌控体系,有层层控制的监督机制,因此,一个万亩的大农庄,只要五百名劳动力,就能完成所有的农活。如果引入新科技的话,需要的人手,可能更少。就生产效率和成本而言,大农庄要比分田到户更加的先进,产量更高。同时,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片刻之后,吴清亮回来复命,说道:“大人,王健已经锁在了水牢里面,就算他有通天的本事,都无法逃出来。他的家眷,如何处置?”
要是灵山卫的军户,积极要求分田分地,大农庄是搞不起来的。田地都分下去,到了个人的手中,还怎么搞?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军户们心存疑虑,不敢主动的去分这些田地。既然他们怕担风险,那就换一种方式。你来给我们的农庄干活,这样,即使被王健抓到,也没有大碍了吧。既然风险小了,那么,收益自然小了。
刘宝玉也是满腹的牢骚,不满的说道:“既然他们不要,咱们何必求别人?大人,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吴清亮毫不留情的将他拖走了。
按照他们的计算,一个万亩农庄,每亩的稻谷产量三百斤左右,每年可以出产三百万斤稻谷。五百名工人需要消耗的粮食,不会超过五十万斤。换言之,其他的二百五十万斤,都落入了生夏宗的粮仓。相对于每亩地四十斤的税收,差距太大了,比例是六比一啊。
三人正在热烈商量的时候,忽然间,吴清亮急匆匆的赶来,向张准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明末的气候,变化不定,总体是趋向于寒冷和干旱。面对这种大面积的气候灾害,单家独户很难应对。在浮山所,张准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兴修水利,挖掘水井的。否则,一家一户根本无法有效的生产。但是,大农庄就不同了。大农庄可以采取更多的灌溉方式,统一耕作,统一管理,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有更强大的应对能力。
为了安全起见,出城以后,王健等人就分开不同的方向逃走了。有的向高密的方向跑,有的向诸城的方向跑,还有的向日照的方向跑。王健本人,是向日照的方向跑的。他觉得,只要经过日照,跑到沂州,进入兖州府的领地以后,可能会安全一点。张准的追兵,应该没有胆量追到沂州的。
今夜的灵山卫城,显得格外的沉静,几乎看不到任何的灯光。所有的军户,仿佛都已经入睡了。但是,张准很清楚,这都是表象。其实,灵山卫城的军户,今晚肯定不可能入眠。他们都在等待,都在等待天上有馅饼掉下来。但是,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王健终于服软,噗通一声跪下来,左后开工,拼命的抽打着自己的脸颊,连声叫道:“张准,你饶了我吧!你饶了我吧!我是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啊!我冒犯了你,我该死!我该死啊!我只是一条可怜虫,不值得你动手啊!你是大英雄,大豪杰,大好汉,你前途无量啊!我是最卑鄙无耻,最下流贱格的小人!你杀了我,只会脏了你的手啊!”
现场,除了大理石的一小滩血迹,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这一小滩的血迹,是王健抽打自己的嘴巴,活生生的打出来的。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灵山卫原来的主人,已经彻底的告别这个世界了。进了水牢的人,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
张准背负着双手,来回的踱步。
方宇迟疑片刻,老老实实的说道:“大人,我不骗你,我的确有这个担心。他们都有这个担心。灵山卫更多的人,都有这个担心。我原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愿意参加巡逻队,可是消息传出去以后,只有几十个人报名。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
毕竟,山东都司在山东防守最严密的地方,不是济南府,而是兖州府。因为兖州府是鲁王府的所在地,孔子、孟子的家乡。以前闻香教在兖州府闹了几次,声势都相当的浩大。天启二年的闻香教大起义,更是连孟子的后代都杀了,搞得天下士子,纷纷上书朝廷,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启皇帝一怒之下,着实杀了山东的好几个大员。自此以后,山东都司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在兖州府的各地部署有重兵,以防止意外。
他们两个如此热衷搞大农庄,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农庄能够高度的将粮食集中到自己的手上。他们两个都是搞内政的,最怕的就是手上没钱没粮了。刚好大农庄可以为他们最大限度的提供钱粮,两人怎么能不积极?幸好王铭宇这个急性子不在,否则,说不定现在就要贴告示了。
此外,在开垦荒地方面,大农庄也有天然的优势。集体劳动开辟的荒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可以纳入农庄的管理范围。张准制定的政策,基本上是产量越高,获得的奖励越多。产量越高,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亩产量要高,一个是田地面积要大。因此,农庄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必然会努力的开垦荒地,不断的扩展农庄的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