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小组,子弹组。
专门生产配套的枪托、护手、推弹杆等各个木质组件。
专门负责改良火药的纯度,尤其是提升颗粒状火药的纯度。
第六个小组,装配组。
第十一个小组,火药组。
第四个小组,木工组。
经过反复测试,这些虎贲铳的最大射程,都超过了400米。在250米的距离内,射击精度非常可观。射速同样令人满意,生手一分钟基本上能够射击3发左右。经过训练的火枪手,可以达到一分钟5发左右。优秀的射手,甚至可能达到一分钟6发。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官兵肯定会反扑浮山城,时间应该就在六月份。而且,官兵的进攻兵力,肯定不止四百五十人。至于到底会出动多少人,现在还不得而知。随着官兵的集结,浮山所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凝重。大部分人都能够感觉到,第一次考验即将到来。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希望就在眼前,或许只要加一把劲,就能够获得成功。
第十三个小组,反馈组。
第七个小组,检验组。
专门负责收集虎贲铳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交给相关的组进行改善。
张准站起来,随口问道:“什么客人?”
专门负责将刻印好膛线的钢片,卷成枪管。
专门生产配套用的准星和照门。
同时,为了让工匠们更快的生产出质量过硬的虎贲铳,同时也是为了日后保密的需要。张准将工匠们分成了十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序。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管事,如果没有张准的批准,工匠不能轻易换组。
为了尽快的解决枪管的质量问题,张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匠作坊亲自督工。他早上在军营那边,监督战士们对虎贲铳进行测试,获取测试数据。下午一般都在匠作坊,和大家一起研讨如何提升虎贲铳的质量,同时解决测试中出现的大量细节问题。晚上再回去军营,总结一天的工作。这两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专门负责在切割好形状的钢片上勾勒膛线。
张准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
对方说不知道,杨映菡没有说。
客人?
可惜,匠作坊每天只能生产五只虎贲铳,整个护卫队全部装备的话,至少需要八十天的时间。加上维修保养的时间,至少要三个月以后,护卫队才能清一色的虎贲铳。在这之前,大家还必须继续使用长矛和三棱刺。事实上,即使是装备了虎贲铳,张准也非常注重刺杀训练。
三人商量以后,李成栋调集了三百人的战兵,进驻即墨营。赵寅英同样命令自己的家丁出动,到即墨营和李成栋汇合,大概有一百五十人。两者加起来,总兵力大概是四百五十人。
第五个小组,照星组。
在浮山城的训练场,同样是汗流如雨。护卫队的战士,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初次投入正式训练的虎贲铳,成了训练场上最耀眼的明星。美丽的外表,出色的性能,强悍的杀伤力,让所有的战士,都觉得非常的羡慕。对于火枪的抗拒心理,不知不觉间已经全部消散了。
经过考核以后,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果然技术比较过硬,最终成为了六等工匠。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五个五等工匠,他们的技术水平,让张准也比较满意。至于其他人,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专门负责检验生产出来的枪支。
六月初十这天,张准正在训练场,向战士们传授瞄准的技巧。他采取的是半蹲的姿势。忽然有人到来,向张准报告:“大人,杨姑娘请你回去,说是有客人来了。”
什么客人?
由于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每个工匠都有明确的职责。虎贲铳如果出现问题,将追究到相关的组别,然后继续追究到每一个具体的生产者。因此,张准要求,每一个部件的生产者,都要在部件上留下自己的专门记号,以便日后追查。
张准当即下令匠作坊全力以赴生产虎贲铳,然后全部装备到护卫队。杨子轩的火枪队自然是首先装备对象。至于原来的火器,都回炉重新再造了,包括鲁密铳在内。不过,此时,又有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出现了,就是产能不足。因为原材料、人手、工具、技术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匠作坊每天最多只能生产五支虎贲铳。想要提升产能,除非是另外新建一个匠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