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奎率先发言,点出大汉变革的最大隐患——错过战机!
如今大汉已拥有先秦之态势,甚至更为强盛,坐拥荆州半壁江山。
潼关为屏障,巴蜀为粮仓,可谓天赐崛起之良机。
而此刻,大汉的对手正内乱不断,在这种局势下,刘禅竟推行变革而非直接挥师统一全国,简直是荒谬!
尽管吴奎言辞委婉,其意却再明显不过。
他的话语引发了共鸣,周围的人仿佛都被吴奎那激情澎湃的演说所打动。
对面的法邈则不慌不忙,待四周喧嚣渐息,才缓步上前。
他没有激情四溢,与他父亲不同,法邈语速平缓,却字字入心:
“吴兄所言确是实情,法某深表赞同。只是,既然吴兄提出出兵潼关,南下宛城,围攻洛阳以实现一统宏图,小子有一疑问,希望请教!”
"呵,古老的法邈在战场的岁月里磨砺如老鹰,我不敢在你的智谋前虚张声势,还请法邈兄弟手下留情,给予指点!"
"吴兄太谦虚了!"法邈朗声一笑,笑容褪去,脸庞转瞬严肃起来。
"我们皆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吴兄是将门之后,对军事必定有所洞悉吧?"
"哈哈,我并非才子,昔日曾在父亲麾下担任小校,冲锋陷阵,斩敌立功,更处理过繁杂后勤,对于大军出征的粮草消耗,略知一二!"
吴奎的自信溢于言表,仿佛胸中藏有整个战略图,他毫不犹豫地继续谈论下去。
"每位士兵驻守时,每月需粮草约三石三升,一旦开战,需额外预备同等量的粮草以供调动!
同时,沿途动员百姓运输,往返所需又需三石,总计九石六升。
这只是单兵一个月的需求,以万人大军出征,备足三个月粮草,需二十九万石。
两路并进,数量再翻倍。
兵马越多,粮草储备相应增加!"
显而易见,吴奎确实在军旅中有过深厚的历练,他的数字并非空穴来风。
一名士兵的食量确实有限,但大军征战需动员三倍农夫,农夫的口粮同样计入军队的粮草开支。
出发时满载前行,消耗与士兵相近。
回程时,农夫劳作较少,加之能够忍受饥饿,故消耗减少,这一计算让法邈频频点头。
吴奎说完,看着四周满脸震惊的民众,接着解释道:
"如今我大汉的粮草储备充足,仅长安一地便存有三十万石,荆州的储备也不逊于长安。
两地的储备足以支撑大军的需求,此刻无需忧虑粮草问题!"
显然,吴奎为此付出了辛勤努力,长安和荆州的粮草确有储备,渭南大营尚有十万石库存。
这些都是为大战做准备的。
然而,法邈对此仍摇头不语。
他认同吴奎的观点,却又提出了反问:
"既然吴兄对军事如此通透,必然也清楚这些粮草需要多少田土才能供应得来!"
法邈的问题不再关乎军事,而是触及政治。
亩产多少,关系国计民生,尽管吴奎曾受诸葛亮赏识,但他这些年依然在军中踏实服役。
他对农田之事确实一无所知,坦率地告诉所有人:
他不知道
法邈并未轻蔑地笑出声,其他人也保持沉默,民众们此刻已深陷神秘的遐想,急切地期待法邈接下来的话语。
“据《魔界纪·灵河卷》记载,凡受魔法郑国渠滋润的田野,每亩产粮一钟,换算今日产量,约为三石八斗四升。但在我们伟大灵帝及其后的年代,实际多算为三石粟的丰盈,这是被普遍接受的事实。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仅是北方的计算,我巴蜀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世界的粮仓,这样的数字并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