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作为早年战死沙场的川中名将,被刘禅册封为杂号大将军,其威名并未因此受损。
高轨身为高翔的族侄,虽非直系亲属,但也绝非外人。
刚才高轨的三个问题,并非咄咄逼人,更非逼迫,他只是封住了费祎反驳的言路
费祎和刘禅皆能洞察,他们正在拖延时光,引诱更多的学士聚集于这座魔宫之外,无声地加入这场抗争的行列。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挑衅,但刘禅等人却无良策应对。
对付他们并不复杂,但要妥善解决此事,实属不易。
首先,可派遣军队环绕四周,对他们保持静默,只需一日,疲惫饥饿的学者便会自行消散。
哪怕意志坚定之人,也无法维系此刻的声势。
但如此一来,万一确有潜伏的忠诚士卒甘愿饿毙宫门外,刘禅再向天下宣称,
他们来此是为了与他诀别,然后自我消亡。
岂非荒诞可笑?
其次,刘禅可亲临相见,既然他们声称来此告别,并非辩论,更非反抗他的十二项改革法令。
倘若刘禅亲自出面抚慰,他们是否会放下与他对抗的念头?
然而,假使已有学士决定以死进谏,或有人图谋刺杀,又当如何?
无论宫墙内外,一旦人命陨落于刘禅眼前,
那十二项法令将沦为笑柄,百姓又将如何看待?
法令如铁,执行者却有血有肉,就如那十二项法令中,刘禅为何增设监察官?
益州多山河,山地不宜耕作,此时若有人对山民只言片语,而不详加解释,他们是否会感到被抛弃?
变革之初,万事需审慎,既要铁石心肠,又不能授人以柄。
昔日商君立木为信,以示诚信,随后大开杀戒,以示威严。
而今刘禅尚未成威,对方却已封锁皇宫,给他下马威。
刘禅已至丞相府,恳求诸葛亮的智谋来解决这群人。
但他已遣使许久,丞相府却仍无动静,这让刘禅不禁焦虑起来。
各地的学士纷至沓来,皇宫之外的人潮日益壮大,还有些身份不明的“平民”挑着担子,为这些学士提供饮食。
他们甚至在宫墙外展开辩论,话题涉及朝廷内外,探讨天下大势,热议民生律令。
他们口不谈天际虚幻,不论变革兴衰,不提来此目的,每个人都脚踏实地,使人无法抓到他们的破绽
在神秘的王座宫殿上,刘禅紧握扶栏的手已显苍白,那是长久压力的痕迹,他王者的面容笼罩着忧虑的阴影。
那些人并未干扰宫廷的秩序。
他们每天黄昏时分便会陆续退去,返回早已为他们精心布置的寓所洗涤疲惫,准备在黎明时分再次聚集,继续那些未竟的辩论,以此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围观。
刘禅听说,如今这些事以一种非比寻常的速度在各地流传,如同魔法般无处不在。
无论rita的言论,或是他们的议题,都会穿越千山万水,传至每个城市村落,使市井百姓皆知长安有一群热血青年,昼夜不懈地为帝国竭力思考,致力于复兴大汉,让天下人知道他们是真心为大汉的未来忧虑。
因此,刘禅更不能放他们离去。
那些满心挂念大汉,满腹经纶的年轻才俊,最后却被他安置去做小小的官吏。
在百姓看来,这无疑是对人才的亵渎,如此声名,岂不是与昏君无异?
正当刘禅因这群人而倍感困扰时,黄皓那边也传来恶讯。
长久静默的世家领袖们在同一刻掀起了波澜,导火索是刘禅取消城门税,导致短期内长安的税收骤减。
然而,一旦新政策传开,西域、冀州与并州的商人必将纷至沓来,那时长安将迎来大批商人。
量的积累终将引发质的飞跃,税收也会迅速回升。
诸葛亮早已对此进行过精密计算,大约半月后,局势会发生转变。
但此刻,期限已至,数量的积累是有了,可质量的转变并未出现,因为就在这一天,几乎整个长安乃至雍州九成的世家同时行动起来。
他们倾销积压已久的粮食、布料和各类商品,售价仅够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