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又去掠夺朝鲜的消息传回顺天,从皇帝到内阁,再到六部,反应出奇的一致——好的,知道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对于朝鲜这个逆子,如今朝廷各部高官的看法与皇帝一般:当年爹出钱出力,帮你把闯进家门的匪徒轰走,你现在也是时候给爹回报了,吸引好火力。
他死不死,谁儿子啊。
如今的大明根本就顾不上朝鲜,自己的事儿都掰扯不明白呢。
现在大明朝堂上的首等事,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毕自严。
新政的执行需要三个部门的配合:吏部、户部、度支司。
毕自严是个经济之才,他的变法,首先就要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用经济制度的变更,给吏部创造一个整顿吏治的机会。
否则吏治不整顿,别说变法强国了,能再像万历后期那样,硬挺下去都是好的。
整顿吏治,可不仅仅是什么反腐倡廉。
这是一个涉及到了人材挖掘、任人用事、事务监督、职责考核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而反腐,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环。
这根本就不是喊几句口号,上几道奏章就能焕然一新的。
这需要一个实际的执行过程。
现在,毕自严就决定,将当年张居正和王国光走过的路,再给走上一遍。
而要这么走,必然是要先过程序。
于是乎,由内阁首辅毕自严上书,请开内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天启元年,五月廿一,戊午日。
宜结亲、会亲友、出行、乔迁、纳财。
忌行丧、上梁、作死。
六部九卿的主官,外加内阁首辅毕自严、内阁辅臣韩爌,在西苑与皇帝共商国事。
是的,韩爌时隔多日,终于又见到皇帝了。
看着龙书案后阅读奏章的皇帝,韩爌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这个皇帝,太不把他们这些顾命大臣放在眼里了。
如今的朝堂上,旧人不在,俱是新人。
“这六册记账法,既然是你与周应秋根据昔年是昔年张江陵变法之时所留文献所定,就由你与周爱卿来给诸位臣工说说吧。”
放下手中的本子,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理科生看账目条理,有些头晕眼花。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问话,毕自严从椅子上站起,拱手道。
“议事,坐下说。”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毕自严坐下。
这要是每次都站起来,很费膝盖的,大明如今缺少财务人才,可不能累着了。
“昔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以考成法课六账法,清天下钱粮,方才致政通人和。”
“在下才学浅薄,只能萧规曹随,请行此法。”
说着,毕自严就开始给在场众人解释起了什么是六册记账法。
内阁手中拿一本记录中央朝廷和地方钱粮流转的《外册》。
户部手中拿一本记录所有钱粮收入的《总账》。
布政使和下级各府县官员手中拿一本《鱼鳞册》和一本记录本省内部钱粮流转、征收的《内册》。
度支司手中再拿一本记录钱粮进出的《度支册》和一本记录交付凭证的《堪合册》。
虽然他如今的政策是在王国光的政策上进行调整,作为在崇祯时,能将天启后期,阉党搞的收支不平衡的朝廷重新理的能运转的人,毕自严的能力是充足的。
他留下的《度支奏议》,影响了后来的清代财政政策,很多具体的施行条目,更是雍正执政的重要依据。
随着毕自严讲完,周应秋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账目考成条例》,给众人讲起了考成法的实际应用。
巡抚和管财政的衙门,要将钱粮的进出堪合造册,送往度支司、户部核查。
堪合册与凭证,要写清具体的内容、时间、经办人等事项。
然后两部会将核查结果送到吏部,供吏部考功司选优任能,罢劣黜贪了。
若是最终送到的堪合册,算出来的账目,与各部手中的账本对不上,那可就别怪吏部动手无情了。
“诸位爱卿对此法,有什么看法?”
待到周应秋讲完,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问道。
“。。。”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这两人的联手,是早有准备的。
而且看看这熟悉的一幕,吏部、户部、度支司三方合作,这不就是当年张居正变法的阵容么。
沉默了没一会儿,身为内阁辅臣的韩爌出声道。
“如此记账,是不是繁琐了一些?”
手中有毕自严的奏本的抄本,韩爌看了好大一会儿,还是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