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考成法的施行
冯祝走后不久,刘时敏就来到皇帝的身侧悄声道。
“陛下,他们到了。”
“知道了。”
闻言,挥了挥手,朱由校对刘时敏示意到。
“让他们在偏殿等着。”
“奴婢遵旨。”
见状,刘时敏连忙吩咐太监开始做准备工作。
内议都是有章程的,大臣先到地方等候,等皇帝来了,再开始议。
“臣等恭请圣安。”
一刻钟之后,随着朱由校一身常服,从侧殿后堂走出,诸部主官齐齐对皇帝躬身行礼道。
“朕安,平身,都入座吧。”
对众人挥了挥手,朱由校出声道。
待众人都坐下后,朱由校从袖子中拿出自己的备忘录看了眼,然后看向堂中众人到。
“前些日子,张问达致仕,朕让六部推选左都御史人选,不知诸卿心中可有推荐?”
“。。。”
皇帝的第一句话,就冷了场面。
在场众人,不管是昨夜刚举行了会谈的周毕袁三人,还是徐光启、黄克瓒等人,都没出声。
左都御史,又称总宪,执掌都察院,朝廷的正二品大员。
按照大明的以往惯例,只能由内阁提名,皇帝选择后任命。
历史上从天启年间开始,皇帝失去对朝堂的控制,左都御史的人选就开始由廷议票选产生。
但还从未出现过皇帝找六部主官询问左都御史人选的情况。
毕竟,你找实权官员问监察官员的人选,怎么看怎么怪异。
看着下方沉默的众人,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轻点,换了个话题。
“周应秋,考成法准备的如何了?”
“自奏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立马从沉默中醒来,向皇帝拱手道。
“查阅万历五年旧档,吏部考功司已有章程。”
说着,周应秋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递给已经下来的小太监。
“目前,吏部已对各衙在接下来一年中,需要做的基础事宜做出定本,请陛下核验。”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奏本看了起来。
“陛下。”
见到皇帝已经开始读奏本,周应秋适时的说到。
“目前,吏部的职责已定,都察院、六科廊也已补员。”
“故此,臣请颁布天下”
说着,周应秋从位置上走出来,在大堂中间跪下道。
“臣等请陛下颁布天下。”
随着周应秋起头,毕自言和袁世振两人也从座位上走出,在大堂中间跪下道。
考成法的施行,是一个套娃的过程。
他们诸部主官也需要这个来对手下的官形成一个威慑,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好做。
而大明的监察,现在需要一个改变。
大明京察、外察合称大计,本来是由皇帝发起,吏部主持,对在官吏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进行考察。
单以京察论,洪武用了年间三年一次,正统十年一次。
哄堂大孝宗时期又改回了六年一次,但却换了玩法,标准都变了,由原来的有论京察改成了自陈。
翻译翻译就是自己稽察自己,每六年写一份工作总结递给皇帝就行了。
这就导致,每到了京察的时候,文武大臣们上书高呼自己德不配位,干不事,拼命辞职。
而皇帝则是温言良语相劝,就是不让走。
双方一副君贤臣谦的样子,令人作呕。
京察外察这种朝廷大计成了闹剧,大明自然是走了下坡路。
到了嘉靖时,大计总算才又恢复到曾经的样子,算是有点做用。
张居正变法时,以考成法“苛待”天下官员,当时的吏治,勉强算是清明。
而到了万历摆烂时期,大计就算是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