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建个技校?”
这是徐光启的提议说出后,朱由校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念头。
摸了摸自己光滑的下巴,再转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徐光启。
该说,不愧是大明西学派的代表人,儒家实践学的奠基人吗?
不过,如果建一个工学,恐怕是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的。
大明建武略院,是有基础的。
各地卫所军学、武举都是武略院的基石。
但工学不一样。
顺天府的匠籍,可是他刚刚才给废除的。
毕竟,先弄清楚工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管哪些东西。
这个是朱由校每月工作必须要有的一环。
仔细的观察完这机器上的每条锁链,徐光启不由得感叹道。
宝泉局视察完毕后,就是视察石景厂了。
对徐光启摆了摆手,朱由校出言道。
“臣领旨。”
其实,他对办工学,也只是一個初步的构想。
“这样吧,你先给朕列个条陈出来,总结一二,将有哪些行当,都列举一下,待朕看过之后,再想想怎么实行吧。”
总结一下,哪些行当归属于工的范畴。
一行人在宝泉局参观,或者说视察之后。
他们二人也私下商议过,为什么昔年太祖爷的大明宝钞最终会贬值贬到擦屁股纸都不如的程度。
逛完了炼铁厂,接下来就是火药的生产了。
对此,朱由校也是非常的重视。
他此时正在一台冲压机前仔细的观察。
一人高的铁规车,用驴子拉着在两条钢轨上跑动。
用来背矿,还不如让去修路呢。
虽然徐光启是个有本事的人,通过先运输成品,后切断原料的办法,保证王恭厂没炸。
随着矿山的扩大、矿丁的招募、炼铁炉数目的逐步增多,铁产量每日上升。
如上月一般,在几个炼铁厂巡视一番后,朱由校非常的满意。
而与此同时,铁轨以及铁轨车这东西也在诸多厂区中开始铺设。
而与毕自言和袁世振不同的则是徐光启。
“此事可行,但不能是现在。”
“陛下的奇思妙想可真是多。”
站在一架巨大的天平前,看着正在给每枚银币称重的工匠,毕自严与袁世振二人可谓是感慨良多。
这称的分明就是大明的信用度,是大明的基石。
军队,是朱由校这个皇帝的脊梁。
根据徐光启的观察,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机器的侧面,有一堆的齿轮、滑轮。
毕竟,一单位人力是能够产生更高的价值的,相比于背矿这种能用器械就解决的简单而又繁重的体力劳动。
拒绝了工学的事后,一行人又在宝泉局中转了起来。
大明如今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也不能这么用。
而工业,则是大明的脊梁。
宝泉局的门口,三人恭送皇帝骑马而去后,也纷纷行礼道别。
他真正想要,是皇帝的后半句话。
皇帝给他们讲解了什么叫做货币。
眼前这架天平上称的,哪里是一枚枚银币。
这架机器是皇帝给出设计思路,由大匠试做出的。
虽然花费多了一些,但到底是节省人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