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百姓们:如今农事既毕,都要各自安于生计,撙节用度。
这下发给百姓的谕旨可谓是简单易懂,通俗晓畅。
然而,从嘉靖晚年开始,京畿地区就对皇帝,不再那么的忠诚。
或者说,这人一富啊,就容易飘。
一些个有地位、有身份、有影响力的士绅就选择对朝廷的宣谕进行了忽略。
他们雇佣了一些个市井无赖代替自己,到承天门前参与朝廷宣谕,称之为倒包。
这就导致了朝廷在民间的影响力急速下降。
“这个事,内阁与朕说过吗?”
摸着自己的下巴,朱由校怀疑的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每月二十九,内阁都会有一道奏本送到司礼监,皇爷不知道要批什么,就让文书房按照昔年神庙皇帝旧例批红的。”
“哦,你这么一说,朕想起来了。”
听到刘时敏的话,朱由校恍然的点了点头,仿佛是想起来有这么一道奏章。
他想起来了吗?
他想起来个锤子!
刘时敏话的意思是,内阁没欺负皇帝年幼,有在做这个事儿,这道圣旨上来了。
“这样。”
伸手指了指孙如游,朱由校吩咐道。
“今后宣谕,不用那些个士绅来了,就让那些个乡官来听谕,然后由他们宣告各里正吧。”
“臣遵旨。”
闻言,孙如游无所谓的躬了躬身。
这是给朝廷新增的官员们增加任务,又不是给自己。
而且,这个也算是给那些个乡绅们减负了。
挥了挥手,示意这个宣谕的问题跳过,朱由校带着两人走在田垄上。
“这次朝廷官考,朕也听说了,有些人颇为不忿,觉得朝廷给的官儿小了,有些看不上?”
“陛下容禀。”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连忙道。
“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蠹,心中毫无恭顺之心,臣已行文申饬。”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突然向孙如游问道。
“孙尚书文达天下,可否告诉朕,这蝗虫的蝗字,要怎么写?”
“虫字,过来个。。。”
听到皇帝的问话,孙如游张口就道。
然后,就卡壳了。
“过来个皇帝的皇字?”
没有在乎孙如游的停顿,朱由校说出了孙如游没有说完的话。
“人如其字,若是皇帝身侧有虫,那这朝廷,就成了残害百姓的蝗虫啊。”
手中的扇子啪的一声打开,朱由校看着远处正在播种的农夫,感慨的说道。
“自朕登基以来,先有冯三元、顾造二人不顾国家,与贼寇勾结,妄图颠覆辽东。”
“后有贪官污吏横行,上下其手,导致国库空虚。朕思之甚是心忧。”
“此番朝廷官考,补充官吏,吏部要盯紧了,对于违反朝廷法令的人,要严肃处理,朕不希望出现蚕食民脂民膏的‘蝗’。”
“陛下放心。”
听到皇帝将朝廷说成了蝗虫,周应秋心里不高兴,但却是说不出话来。
的确啊,蝗虫的蝗字,就是虫加上个皇字。
这皇帝身边出了虫,朝廷苛待民众,成了残害百姓的蝗虫。
这个理由,也是说的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