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如何如今还不知道,但城内的事,已经开始推行了。”
拿着茶壶给周应秋满上一杯香茗,董应举颇为感慨的说到。
“往年,我听说朝廷一有新政,下面就推三阻四,民间百姓也多是排斥,亏我还以为,此次顺天府重编户册,是个苦差事呢。”
“陛下让锦衣卫将这顺天府的乞儿尽数给抓去西山挖了煤矿,这推动新政,当然就容易了。”
闻言,周应秋端起茶杯满意的喝了一口后,对其他二人道。
“这却是为何?”
身为官场上的一个新丁,董应举虽然有一颗做事之心,但有的事情,还是想不通的。
“前番,燕山前卫哗变闹饷之事,伱可知道?”
“听闻过。”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
那次一卫京营哗变闹饷,虽然让皇帝反手就给弹压了,但在京中还是传出了消息的。
“我听闻,事后锦衣卫查处,想知道何人在散布谣言,妄掀波澜。”
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董应举,周应秋接着道。
“但最终,锦衣卫也只是查到说是有乞丐散布的谣言,但具体到哪个乞丐,却是不清楚。”
“如今提督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同知许显纯,将察查结果上奏皇上,这才有了皇上大怒之下,令锦衣卫将京中的乞儿尽数捉拿,送到西山去挖煤的事情。”
“实质上,皇上此举,却是剪断了京城豪门富商之家的羽翼啊。”
周应秋一边感慨的说着,一边对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那些个豪门富商之家,多喜招揽家人、义子,但实质上,就是奴仆。”
“你知道这些个所谓的家人义子,是怎么给这些豪门富商做事的吗?”
“这?”
闻言,董应举挠了挠头,很是茫然。
“京城具体的我不知道,但在两淮,这种事可谓是司空见惯。”
见到董应举的不解,袁世振出口道。
“两淮的那些个豪门富商,让自己的家人在街头组织乞丐、流民为社,横行乡里。强迫盐户在向朝廷交盐外,还要向他们再交课盐,乃至于收的课盐比朝廷的还多。”
说着,袁世振看向董应举问道。
“你知道,我在两淮是怎么做的吗?”
“不知。”
“为了斩断这些人伸进盐场,苛待盐户的爪子,我除了给盐户应有的待遇外,还让各盐场组织盐丁巡视,对于敢来盐场闹事之人,一律当做私盐贩子处理。”
听到袁世振的话,董应举当即就肃然起敬。
这位爷在两淮,也是杀了不少的人啊。
“京城的那些个乞丐啊,你觉得他们平日里是怎么生存的?沿街乞讨?尾随盗寇行窃?”
在袁世振说完后,周应秋接着对董应举道。
“要真是那样,他们早就饿死街头了。”
“实质上,都是被当做狗,由京城的豪门富商们养着罢了。”
如今这个世道,你就算是想给豪门富商当狗,那也是要有资本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
“你啊,也是沾了前番陛下令锦衣卫捉拿京城乞丐的光,户籍编册之事,方才能有此进展。”
“原来如此。”
听了周应秋与袁世振的解释,董应举这才恍然的点了点头。
后世,为啥隔三差五就是一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目的就是打击对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防止本地大户作威作福,把官府给架空了。
“户贴纸,能用到下月吗?”
给董应举讲清楚了政策为啥能推行的下去,袁世振突然开口问道。
“应该可以。”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道。
“前番,户部共计给了足够做二十万人份的新型户贴纸,如今也只用去了三万多张。”
“嗯。”
闻言,袁世振点了点头,忍不住又拿出算盘拨弄了起来。
看到袁世振的动作,周应秋也不意外,接着又向董应举问道。
“以前那些五军都督府的人,你是怎么安排的?”
“我将这些人安排进了新设的巡检局,负责京城的防火、治安之事。”
“嗯。”
点了点头,周应秋算是同意了董应举的安排。
“这些人啊,平日里习惯了走街串巷,你要好生利用,有了这些人,你才能真正的掌握了这顺天府下面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