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事情和朱由校的想像,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的。
南海子闹鬼,并不是因为有人知道皇帝在修狗笼子。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把京营都拉出去修了地球,大伙儿家的屋子漏水都没人修了。
第二个则是如今朝事艰难,就算是内帑的钱,皇帝也不能乱花,不然等到外廷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出银子了。
但是,内帑的银子,那是皇帝的私房钱。
你卡皇帝搞银子的路子,可以美化成防止皇帝与小民夺利。
对于内帑的银子,顶多是让皇帝拿钱出来,支援外廷。
但明目张胆的管皇帝怎么花钱,那就纯属看自己脖子够不够硬,够不够清流了,想让皇帝看看你和海瑞差几个青天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
一定要禁止,要砍头!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
而后的十年里,张居正一人,上顶皇帝,下压朝臣,压的整个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
“这个是?”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与烟草禁止相反,多少国家都冲着这份廉价娱乐品死命抽税。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
“这个。”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这个。”
朱由校绕过内阁,直统六部,直接握住了大明钱袋子和印把子,谁敢小看这个十六岁的皇帝。
而现在,从登基到皇帝大婚。
李选侍是没再能翻的起啥大浪来。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去年两龙并去的事儿,都不算怪事儿了。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不管后世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横竖朱由校这会儿是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