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此话怎讲?”
简而言之,潘贤二的意思就是:不杀不降,不足以儆后来者。
人皆喜生恶死,如果一多想,特别是处在被围困的情况下,想法一旦多起来,就难免会自疑不安。一旦自疑不安,胆气便就不壮。而胆气一旦不壮,斗志自然也就会消沉。斗志消沉之时,忽见敌人援军齐至,这震动可就绝非一加一那么简单,冲击力之大,是没在局中之人难以想象的。
一边书写露布,遣使前去泰安告捷;一边徐徐整顿城中,收编降卒。
城上喧嚣:“红贼援军已至。”
“请将军试想,若将军是王保保麾下,见济州守将先是顽抗半月、杀我军无算,而至城破被俘,将军得之犹不肯杀,竟劝以降,留为己用。他们会怎么想?在接下来的决战中,肯定会人人奋勇,人人死战!因何?如果在战场上战胜我军,他们能得到王保保的提拔;如果在战场上被我军俘虏,他们也一样能得到将军的重视,不必顾虑性命之忧。……,所以,在下以为,将军的这个想法是有些不对的,对我军弊大过利。”
早先,赵过引领万骑孤军深入敌后,攻巨野前,遣柳三为先锋,连拔元军数处营垒。凡得俘虏,柳三一概不留,悉数杀之。有部将不解其意,问是为何?柳三解释说是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坚定本军的斗志。而这一回,潘贤二劝说庆千兴杀俘将,却是为了威慑敌军、瓦解敌人的斗志。
“将军所言固是。但以在下愚见,将军却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
这却又是因为前番兖州之战,傅友德杀敌甚众,在海东通政司的有意推动下造成的另一个威名。
守将也被俘虏了,被押送至庆千兴的面前。
当然了,面对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破解之道的。
庆千兴久经战事,深知其中关窍,所以在布置疑阵之前,先命令傅友德停下了攻势。
庆千兴早备好的有勇士,因而入城。傅友德亦率众从城头杀下,两军合为一处,守军大溃。至天亮,城池易主。计此战,斩杀千余,余众皆降。
“相持半月”,从破兖州、围困济州开始,到现在差不多也就是半个月上下。
年前,察罕帖木儿围益都。邓舍高卧城头,弹琴饮酒,遣傅友德出城与战。天忽有雷,霹雳下,雷火烧面,傅友德喊杀,须发皆燃,不顾而前,先伤郭云,再连杀多员察罕将佐,眉鬓俱焦。察罕闻之,失色惊叹,说道:“友德乃能与霹雳斗。”他的勇锐善战之名,早已是传遍敌我两军。
城下门外,庆千兴亦披挂上阵,站在城头矢石可及处,竖大旗在身后,列战鼓环绕身侧,举火把,亲督勇敢鼓噪呐喊,冲撞城门;又施放火炮,投掷巨石,用劲弩登高射城,并及点火烧之。须臾,烟火四合,弥漫燎天。
记下了这一点,打算等战后就与邓舍密报。
他着实悍勇,白天才刚厮杀了整日,休息不足三个时辰,这就又鼓勇再来了。不过,这一次的进攻,果如庆千兴、潘贤二所料,与以往几次都不相同,几乎就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简直势如破竹。
未及两刻钟,“杨万虎”、“李和尚”军又从南边至,也是人手执两个手把,旌旗如林,钲鼓相闻,亦如数千人状。一时间,这两支“援军”彼此呼应,便就犹如两条火龙,游走在夜色之下,径直朝向济州蜿蜒而来。
济州位处要塞,在大运河的岸边,城中储粮甚多。因为守军败的太快,所以当时没来得及焚烧仓库,都被庆千兴得到。他知道赵过虽得了巨野的部分存粮,但是因其军中皆是骑兵,日常的消耗很大,故而还是有仓储不足的烦忧,因此分出了一部分,交给傅友德,命他一并送去巨野。
又有守卒叫道:“宁遇万虎,莫逢老傅!”
虽然这其中也有令守军生疑的成分在,但亦是有给守军一个喘息的时间,从而让他们有机会想些别的事儿的用意在内。何谓“别的事儿”?让他们看看身边战友的伤亡,让他们听听身边伤者的惨叫。考虑考虑战败后会怎么样;考虑考虑若是没有援军、城破了后会怎么样。
兵法之道,在虚实结合。有时“急攻”,不如“攻暇”。小小的一个计谋,看似平常、毫无出彩之处,但是却包含了对人心的了解与推测,非“智士”、“名将”不能为之。庆千兴说:“城虽坚,守城者人也。”这真是至理名言,也是他一贯的用兵之道。打仗,归根到底,打的还是人。
“一则,得士卒怨。二来,示王保保军将校以侥幸。”
那带头的黑将军正是傅友德。
“示王保保军将校以侥幸?”
敌我交战,非比寻常,动辄生死大事。
傅友德先登陷阵,头一个上了城头,手执双刀,左格右砍,连着毙杀三人,在城头上立住了阵脚。他大呼叫道:“我皇宋金陵吴国公兵出河南,战汴梁;我益都赵左丞麾十万众取王保保,单州、成武已破。济宁全路悉入益都。现如今,我各路军马皆已回师毕至,城中守军还不速降!”
夜色里,云梯架上城墙,特选出来的燕军精卒皆衔刀掾梯而上。
还有缴获的铠甲、军器等物,也都选了些,和粮食一块儿送去巨野。
济州的守将既已生疑,下边的战事其实就没有太多的悬念了。
呼声划破夜色,惊动全城,声震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