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舍口中虽然如此说,内心中的压力并未曾有半点的减轻。洪继勋不知道朱元璋何许人也,邓舍可是知道的。不过,他当然不会把后世的见闻说给洪继勋听,也不愿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将淮泗发来的那份急报递给了洪继勋,说道:“请先生看一看。我请先生来,便是为的此事。”
“等到那个时候,便令士卒告诉他,就说所以对待关保好,是因为察罕遣来了使者,提出想要赎人。只是价钱还没谈拢。故此虽不能放关保走,待遇上自然有所提高。那郭云定然又会再问,既然察罕遣使来赎,却又为何只提高关保的待遇,不肯提高他的待遇?士卒便回答他,‘只听说察罕赎关保,未曾听说察罕赎将军。’……,你记下来了么?”
察罕不惜财货,请求赎人。邓舍拒绝。消息传出去后,定会有利察罕军中士气。邓舍一笑,说道:“我也想到这一层了。察罕打得好如意算盘,奈何我却不想让他得逞。”洪继勋奇怪,问道:“敢是主公有良策可对?”
急报从淮泗一带来。
“然后,看看郭云甚么反应。如果发现他暗有怒气,那么,随之便就再提高关保的待遇。也可以在关保正在饮酒吃饭的时候、或者正在关保与名妓同在一处的时候,故意放郭云出去透风,故意叫他看见。
“百匹骏马、万两白银、十万锦缎。察罕端得大手笔。我已想好,财货易得,良将难求。我益都不富,虽然看着这些财货眼红,这关保、郭云,却还是绝不能给他的。”
“如此,如此。”
“臣的意见,与主公相同。察罕非常人也,不可以常理推测。他到底是何用意,就目前来说,的确难以料知。不过,无论他是何用意,不管他到底会否来袭,只要咱们严防戒备,总不会有错。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了。”
两人相对而笑。笑得片刻,洪继勋说道:“主公适才为何叹息?不用主公回答,臣已知矣。”
他教时三千转告赵过的这句话里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及数千降卒”,察罕只是想换回关保和郭云,他却把降卒也加进去了。显得他比察罕仁义。另一个是“割让一座城池也值”,更显得他比察罕还要重视部属。
“臣有一个想法,却是有关棣州田丰。”
“但是唯有一点,察罕条件已经开出,主公不肯答应。却便是咱们做了一回恶人,衬得他察罕反倒是成了好人。想来在其军中,待消息传出,必是人人称颂。而对咱们,怕却则定会人人痛骂。同仇敌忾,有利士气。”
原来,他分析情报入了神,竟没注意天色早就大亮。侍卫已经去请了洪继勋过来。他定下心神,徐徐放下那份情报,笑道:“因见金陵日新月异,又见吴国公雄才大略。故此欢喜,喜欢我皇宋有人。所以不由叹气。”
“成大事不拘小节。只要有利我海东,仁厚与否,又有何关系?”对“仁厚”这个词儿,洪继勋嗤之以鼻。处理过此事,两人接着吃饭。饭罢。侍卫们将餐盘收拾走。洪继勋取出手帕,抹了抹嘴,忽然提起了一事。
看过这份情报,邓舍琢磨了会儿,想道:“朱元璋,朱元璋。”
“是,是。”
时三千想走,邓舍说道:“别急。正事还没给你说呢。”却是方才这几句,还不是他昨夜想出来的应对之计。时三千垂手恭听。
洪继勋晒然,笑道:“当日臣初见主公的时候,与主公谈及天下大事,主公便是如今日这般,王顾左右而言他,拉三扯四地哄人,就是不肯说实话。今臣已随主公久,朝夕陪侍左右。试问主公,您的心意,有什么是臣所不知的?相知已深。臣自以为君臣相得。主公何必又重用故伎?”
他虽人不在金陵,而且通政司在金陵的细作也还根基尚浅,探听不到金陵上层政治斗争的虚实,但是只看表面:朱元璋与邵荣先是平起平坐,继而高其一头,再到现在大权独握。想必,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朱元璋与邵荣定然是会有激烈的斗争,乃至明枪暗箭、无所不用其极的。
邓舍蹙了眉头,说道:“察罕用兵,虚虚实实。他虽然做出了一副强渡过河的架势,但是大同的细作却也传来了一份情报,说孛罗果然依约出军,已然兵临冀宁路。察罕虽勇,他的军队再能善战,可是,如今他后方不稳,难道他还敢冒着丢失冀宁路的危险,不顾一切,来袭击我军?”
吓了邓舍一跳,忙抬头去看,却是洪继勋。
邓舍这句话说的确实有趣,他不是有意想哄骗洪继勋,只是经常这样,总是不肯对人说实话,因此习惯成自然,下意识地就言不由衷,说出了假话。洪继勋大笑说道:“臣随主公至今,听主公说次实话,真是难得!”
朱元璋所占之地,尽皆江南富庶膏腴之地,他在金陵一开始铸币,并且大张旗鼓地开始实行盐法、茶法,这对金陵的财政定会产生积极且重大的影响。粮足、钱足,兵精、将勇。邓舍一双眼,就好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似的,便在那情报中的这几行字上看来看去。良久,喟然叹息。
这两项决策都很耐人寻味。改枢密分院为中书分省,看似只是制度上的一个改变,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即是朱元璋已稍有自立之意。同时,借助改制,来对金陵的权力体制开始做出一些的调整。
“不错!想主公未曾南下益都时,察罕之强,天下莫能挡其锋。别说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就算是陈友谅、张士诚加在一起,却也还不一定能比得上一个察罕。然,上次益都之战,主公竟然几乎与察罕平分秋色。是以吴国公一人之力,临两强敌;是以主公一人之力,挡一察罕。试问主公,吴国公虽得意,我海东与之相较,却又哪里不如了?”
时三千领命而出。
邓舍说道:“关保和郭云,现在都被分别关在军中。命令看守他们的将士,从今天起,便将他两人关在一处。不过,却不能在同一处营房之中。给关保的营房,要按照贵宾的待遇,锦衣玉食。等他的伤势稍微好转,隔三差五,再从城中选两个名妓给他送去。给郭云的营房,按寻常士卒标准即可。也不用锦衣,更不必玉食。名妓什么的,更不能有。每过一两天,可以放他们出出门,随便他两人交谈。若郭云想去关保房中,也可以。但派人看着即可。不过,等放风的时间一到,依然还是各归其房。”
他喃喃自语:“吴国公没能守住高邮,又被张士诚夺走?”若有所思,叫门外的侍卫,“去请洪先生来。”侍卫就走,他又将之叫回,瞧了瞧堂外的天色,还没大亮,改变了主意,说道,“且等等。待天亮后再去请。”
随着这份情报,附带的还有一个名单。写的都是从枢密院改任行省的金陵之高级官员。比如:以枢密院同知邵荣为行省平章政事,同佥常遇春为参知政事,同佥胡大海为参知政事,等等。
“察罕。”
“我也是这么想的。吴国公兵败,已失高邮。我军就算南下,也没了呼应。何况,我军现在还要面临察罕或会反扑的压力。便如此说与刘十九去听,应该还是可以的。既然先生也如此以为,那此事便交先生去办吧。”
邓舍大话炎炎,但是这话说出去确实好听。
洪继勋问道:“那么,主公的意思是?”
“先生所言甚是。”
时三千听得瞠目结舌,如堕云雾中,不解邓舍之意,问道:“主公这是何意?”
他琢磨着想道:“朱元璋与邵荣的火拼早晚都会爆发。以目前金陵的情形而论,邵荣只要有中人之智,他就绝对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他再不反击,一步步的,就会被朱元璋夺走所有的权力。而如果他想反击,现在应该就是最好的时候,他虽落下风,但是却也还不至全无还手之力。若我所料不错,早则年内,迟则明后两年,他必会与朱元璋闹翻。……,朱重八乃是当世强敌。那么,我海东是否能趁机从此中得到些好处呢?”
“再从鞑子的俘虏中,选出几个已投降我海东、且是郭云素来信赖的军官,有事没事,也派去郭云房中,只说是我海东军中怕郭云烦闷,令他们去陪郭云说话的。郭云见了信任之人,定会问及看押士卒告诉他的话是真是假。就回答是真,确有此事。便说那察罕只提出赎关保一人,不但没提郭云,更也没提数千俘虏。郭云定然还会问起俘虏事。就说我海东待人宽厚,凡有降者,皆给其原职。郭云定然又会问起济南为我军所得,察罕是何反应?便告诉他,孛罗兴军,已至冀宁路。察罕自顾不暇。
“况且,臣又再请问主公,张士诚、陈友谅、察罕,此三人者,谁为强也?”
洪继勋说道:“济南军报,言称严奉先、韩札儿日夜搜集船只,似有渡河之意。不知道对此事,主公是如何的看法?”
“中书分省”,其实也就等同海东内部对南韩、朝鲜、辽阳、益都的称呼。而这个称呼的来源,实则却还是出自蒙元。至正十八年,蒙元在福建行省下开设分省。邓舍是学自此,而至于那朱元璋,却不知也是学自此,又抑或是从邓舍的举措中吸取了灵感。但是,不管是哪个原因,把名字一改,从枢密分院变成中书分省,金陵与地方的统辖关系就顿时出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在原本的时候,金陵的政治体系,乃是行中书省与行枢密院并列,而凡其所得城池,坐镇之将校却皆是由行院遣出,与行中书省没甚么关系。现在一改制,就变成是从行中书省派出的。虽说这也在是仿效蒙元的地方行政体系,行省兼管军民。但是,如此一改,原先在行枢密院任职的最高官员们,权力显然就会得到一个不小的削弱。当然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影响或许不大。
“哈哈!先生,先生!”饶是邓舍脸厚,也不由面上一红。往堂外瞅了眼,见侍卫们离得都远,堂上也无别人,只有洪继勋一个,乃放低声音,小声地说道:“实不是有意相瞒。我也不是想哄先生。只是习惯使然。”
“怕主公的这个决定,察罕也早会料到。他提出的这交换条件,没准儿,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表现给他军中士卒看的罢了。只是,却也正如主公所说,区区财货,无有用处;关、郭两将,皆堪称骁勇,确然不可轻纵。若放之,便好比纵虎归山。下次战场相遇,岂非是咱们自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