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十五(1 / 2)

佚名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c,最快更新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最新章节!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五年。庚午。五月。丁巳。谕、养息牧牧厂总管堆亲。已革去总管。作为三等侍卫。此缺交领侍卫内大臣。在头等侍卫内、拣选数人。带领引见。嗣后养息牧牧厂总管。归于盛京将军管辖。

○戊午。月食。

○己未。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曰熊学鹏奏称。上年秋审勾决。较前数年觉多。近年臣工条奏。更改刑名律例。大概多尚严厉。请密降旨晓示内外臣工。办理一切刑名。不可刻核相尚。条奏增设科条者。概行禁止等语。熊学鹏此奏甚属悖谬。上年秋审勾决之时。经朕详悉裁审。其中如侵贪各犯。蠹国殃民。实乃法所不宥。若祇虚拟罪名。概从缓决。则流风相煽。愈积愈多。为吏治之大害。不可不稍为补救。若谓因此而致雨泽愆期。遂乃恣贪官污吏之所为。一切置之不问。徒使贪黩成风。千百辈肆意婪肥。身捍法网。更复幸灾乐祸。冀雨旸不时。以为幸免之计。适足以干天怒而召灾沴。岂得转以此为修省之要务乎。京师地居燕朔。春夏自来少雨。而幅员既广。则天灾流行。亦所时有。然后宵旰焦劳。当未降旨求言之先。已寝食靡甯。所望在廷臣工。共思政治之实有阙失处。同心一德。力图修治。若以办理侵贪等案为失之过严。则前此未办之时。何以向年屡事祈祷。且御极之初。则共知为诸事从宽者。又何以水旱偏灾。各省亦时时入告。而京师则自元年以至于今。无一年不于春夏之交。朕焦劳望雨。或密祷禁庭。或明颁谕旨。即目今外省。如河南、山东、麦既有秋。江、浙、等省。春花俱获丰稔现在雨泽匀调。独非共在版图之内。朕所临御者乎。熊学鹏虽为此谬论。朕慎持政柄。必不为浮言所动。果使贪风未即悛改。无论京师一隅。一时偶值雨未沾足。设令更甚于此。亦不因一时灾祲。而于立政之大经。御世之大法。废而不举。违道徇人。为此姑息之政。惟有断之以理。法在必行。仍照上年办理耳。至内外问刑衙门。在朕初年。或不免有意从宽。而谓近年来专以刻核相尚。则可保其必无即言官及外省臬司。条奏律例。或比拟失当。经部臣议驳者。不一而足。以此时刑狱而尚以为过严。信为罔知轻重之尤者矣。当御极之初。如从宽好名之习。不能去诸怀。然元年二年之间。亦何尝不旱。比年阅事既多。深知为治必出于大公至正。斯久而无弊。方日进臣工而申明邀誉之当戒。顾肯躬自蹈之乎。然十五年来。无时不以敬天法祖为心。无时不以勤政爱民为念。无时不思得贤才以共图政理。此可无渐衾影者。人苦不自知。惟工作过多。巡幸时举二事。朕侧身内省。时耿耿于怀。在圜丘方泽诸坛暨寿皇殿。皆岁久应行修整。西山添建兵房亦非无益之费。畿辅行宫。不过修葺旧有。且较安营为更省。而工费足瞻贫民。供役无劳民力。至巡幸则圣祖时岁方数出不特稽古省方。用彰盛典良亦我国家习劳之旧制。雍正四年。皇考曾降旨。以武备不可废弛、官弁不可怠惰为戒。然十三年中。未经举行。八旗人员。于扈从行围诸事。一切生疎。近年稍觉娴熟。亦事之不可不行者。且以吏治言之。直隶较优于外省。岂非常经巡省之明效乎。然每一念及。尚觉欿然于心。从前刘藻、尝以工作进谏。是以朕至今心韪其人。至骩法纵奸。思以感召休和。如熊学鹏所云者。直瞽论耳。本宜议处。但朕既降旨求言。熊学鹏即识见迂谬。姑从宽勿问。特详悉剖示。令中外诸臣、共知明刑弼教。不可为贪吏开幸生之路。其有游谈附和者。必从重治罪。熊学鹏摺并发。

○又谕、朕宵旰靡甯。勤求治理。各省政绩。惟督抚是赖。每见督抚到任。必訾议前人之短。乃甫经去任。而后之议者亦复如前。竟成套习。盖在因循不振者。即藉口与民休息。而不留意于厘奸剔弊。既失之于纵弛。其有一二号称任事者。又徒事申教令。务勾稽。而无当于明作有功之实效。是但知求之于民。而未知求之于治民之吏也。安民在于察吏各省民风。淳漓不一。政务繁简各殊。而随时整饬。必专其责于亲民之官。古称监司择守令。一邑得人则一邑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督抚有表率封疆之任。不在多设科条。纷扰百姓。惟在督察属员。令其就现在举行之事。因地制宜。务以实心行实政。而总其职者。复能慎持纲纪。广咨询。审观听。则阘葺怠事之流。不敢以具文应上官。而民情何有不得。民事何有不兴。有治人。无治法。诚探本之论也。着传谕各督抚共体此意。不得以急遽烦苛、为率作兴事之术。亦不得以蹈常袭故、博甯人息事之名。吏戢则民自安。朕于督抚等有厚望焉。

○谕军机大臣等、据苏昌奏称。该省从前风气。地方吏治。虽不至于废弛。不免失之宽缓。宽则纵恣易起。无以警惕人心。缓则弊窦渐生。无以肃清政务。臣岂敢欲速苛求。而宽纵阘茸之风。不可不除等语。从来后任訾议前任之短。及为伊后任。訾议亦复如前。此外省锢习。竟成套数。然以硕色、岳浚、二人言之。则其性情谨慎有余。而办理地方诸事。诚有流于宽纵之失。苏昌所论。颇为切中其弊。令伊二人又同事滇南。滇南民风淳朴。事务本属简少。更非粤省岭海交错、习俗浇漓者比。但系边方远处天末。亦须随时整饬。不可一味因循。遂致疲玩懈弛。日甚一日。此则封疆大吏所当深戒也。自朕观之。整饬之道。不在多设科条。烦扰百姓。如柳宗元所云日击鼓号召其民。转致饔飧不暇。惟在督察属员。令其以现在应行之事。因地制宜。一一实力行之。百姓自沾实惠。一邑得人则一邑治。一郡得人则一郡治。为督抚者。慎持纲纪。广咨诹而审观听。阘葺怠事者必不姑容。如此、则政有经而民不扰。较之徒事虚文、无禆实效者。相去远矣。不独滇省。即在京在外。无不皆然。着传谕硕色、岳浚、令知此意。不得因议者訾其宽纵。急图改弦易辙。又致急遽烦苛。亦不得专务息事甯人之名。而不留意于厘奸剔弊。昧明作有功之大道也。

○庚申。谕、额驸策凌之子吹济多尔济。着照伊父亲王职衔例。赏给头等台吉。在乾清门行走。

○又谕、大凌河牧厂总管。亦照养息牧之例。归盛京将军管辖。

○兵部议准、陕甘总督尹继善奏称。西安提标五营。俱系马粮。火器一营。系步粮。步粮不得拔补外委千把。未免颓惰。请于督标中军额设兵九百名内、留马兵七百二十名。于火器营内、拨归步兵一百八十名。其左右前后四营、额设兵各八百名。各留马兵六百四十名。亦于火器营内、各拨归步兵一百六十名。并将火器营改名陕甘督标建威营字样。归中军副将统辖。从之。

○以原任山西太原镇总兵官福增额、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豁免直隶清苑望都安州、景州、南皮、庆云等六州县。未完雍正四年牛价银一百八十八两零。辛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河南道御史钱琦参奏。江南总督黄廷桂于向导所过地方。豫先授意州县。令铺设备极华靡。器用备极精致。多者用至千余金。少亦五六百金。且有随从员役。任意勒索。该督复差员往查。惟恐稍有简略。即如向导路过丹阳。适因雨阻。有白姓千总、在彼骚扰。并以夫马不齐、向导不能前进等语诳禀。该督立传呵斥。以至沿途畏惧。莫不增华踵事。希博向导之欢。且委曲周旋。以饱督差之欲。一官之养廉有几。似此竭蹷从事。非剥削小民。即侵蚀帑项。及事发觉。该督抚不过一题参。而州县身家性命。莫能自保矣。此事虽属风闻。但外省积习相沿。事所或有。近如直督方观承劳民妨农。亦其明验也。应令黄廷桂据实回奏。并恳皇上于回銮后。差亲信大臣、清查州县亏空。其有如从前浮费等弊。应如何追赔之处。临时定夺。谕曰、御史钱琦参奏总督黄廷桂授意州县逢迎向导一摺。据称铺设备极华靡。器用备极精致。多者用至千余金。少亦五六百金等语。御史职在风闻言事。即事之虚实尚难悬定。而一有见闻。即以入告。亦分所当然。但所称浮费多金。并虑及将来该州县等身家性命莫能自保。则言之不免过当。地方有司。因朕南巡。其中有阘茸不堪之员。以办差为苦者。或散布流言。张大其事。势所必有。即如巡抚准泰、参奏郯城令王植、捏病求去。狡诈避差。其明验也。山东经过之处耳。尚且如此。何况江南。今向导一过。即云惨淡经营若此。明年朕驾亲临。又当如何。朕甫下诏南巡。即已若此。当年皇祖圣祖仁皇帝屡经巡省。又当如何。且周旋向导。所费如许浩繁。将系向导在途挥霍乎。抑系归装满载乎。朕召对各大臣、及该御史、面询向导兆惠。据称途次并未一进公馆。质之侍郎彭启丰、亦云来自江南。目击无异。是其出自传闻。已可概见。但言官既有此奏。自当确查虚实。毋致奉行不善。然如钱琦所请。交黄廷桂回奏。将来又有论其自行回护者矣着将此摺钞录。交与巡抚雅尔哈善、将摺内情形。逐一详悉查明。据实具奏。所有白姓千总差往丹阳索银诳禀之处。亦着质讯奏闻。此外如有地方不肖之员。造作浮言。希图耸听。挟私心以挠公务者。着一并严查究治。至摺内称直督方观承劳民妨农。办理地方。不甚妥协一节。因该督循照从前御史沈廷芳条奏旧例。拨夫岁修良乡涿州等处大路。以便行旅。学士世臣奉差路过。误谓先期平治御道。遂以入奏。经朕降旨查明。将岁修停止。祇令就低洼残缺之处。随时酌办。且给工不专民力。兴作必俟冬旬。办理现已悉协。无可复论。奏中更请于明岁回銮之后。差亲信大臣清查亏空。盖恐如荣大成、臧根嵩之事。岂江南州县。皆荣大成、臧根嵩之流乎。使果有之。该督抚亦无不参奏之理。而琐细周防。成何政体。此事不可行。

○又谕曰、御史欧堪善参奏梁诗正一摺。朕召见机大臣吏部堂官、掌院学士、及该御史、面加询问。内如高山、原系梁诗正房师。至带领引见。吏部祇据投供人员依次拟缺。大学士公傅恒、因在军机处承旨。知其现在直隶修城。而该司以修城无案可稽。部选自遵成例。军机处知其修城。本部无由而知。因即带领引见。单内夹片声明。则高山之引见道缺。系该堂官公同办理。俱亦同声共证。其不出于梁诗正一人瞻徇师生情分。不待辨矣。保举金烈一事。亦该堂官公同商办。其不由科甲、与例不符。曾于摺内声明。而梁诗正并将不合例之处。先期商之大学士公傅恒。及询欧堪善、以金烈是否另有夤缘梁诗正形迹。令其回奏。据称亦并无可指。此二款虽有师生同乡之嫌。初无暧昧徇私实迹。欧堪善据事上闻。其中办理曲折。无由深知。已经面为剖悉。足服其心。至姚范、陈兆仑、列入京察一等。则姚范人本平常。不堪超卓之选。前于引见考试人员时。令其休致。梁诗正谓其人闭户读书。词臣中闭户读书者不少。岂能尽列一等。陈兆仑前次京察一等。现今究系丁忧。并不在京供职。即不入之下等。亦不当过于从优。此则梁诗正不无偏徇。其翰林轮班引见。临期越次更换。若不过一二员。或因偶尔遘疾。亦事之所有。若如欧堪善奏摺内所指廖鸿章、出科联、又面奏路斯道庄有信汤大绅、则已有五员。此中不无高下其手。着传廖鸿章等、问明更换缘由。是否出之梁诗正之意。另行降旨交部察议。梁诗正协办阁务。专领铨曹。其供职内廷。不过笔墨之事。初非格外加之宠任若谓其招权纳贿。植党营私。则是伊福薄。不能承受恩典矣。且朕何如主。而大臣能恣行其胸臆乎。至小小瞻询情面。则不独梁诗正。举朝大臣。恐俱未能尽绝。且如张廷玉掌院几三十年。似此搀越更换引见之事。不知凡几。何以并无一人参奏。然即有其事。亦复何关政治。在梁诗正有此一二可议。即被参奏。得以知所儆省。未始非福。欧堪善之言。当以为感而不当以为怨也。朕因修省求言。今日欧堪善、钱琦、二人所奏。初不切于修省之要务。何则。假令其言尽实。亦应早入告。不应待之此日者。但伊等各就所见、据实直陈。尚为留心职掌。不失言官封事之体。非援引陈编、空言塞责者比。着传谕中外臣工知之。

○又谕、我朝创制国书。分十二字头。简而能该。用之无所不备。而音韵尤得天地之元声。惟是汉人初学清字者。辩字审音。每借汉字音注。以便记诵。而汉字不能悉协。不得已、更从俗音以意牵合。未经校正画一。将恐久而益差。间尝读汉字金史。其用汉字音注国语者。本音几不可晓。谛寻之则原清语所常习。又如元史之达鲁花赤。以今蒙古音译之。当为达鲁噶齐。不华当为补哈。此类未易枚举。在史氏或以己意为音。或出于当时承习。盖由以汉字而注清语蒙古语。既非本字。又无一定。是以讹复传讹。以此知官为校定之不可以已也。夫一天也。国书谓之阿补喀。蒙古谓腾格哩。西番则谓之纳穆卡。至国书之腾格哩。则汉语所谓弦子耳。又如一日也。国书谓之舜。汉文谓之日。蒙古谓之纳兰。西番谓之尼吗。又如国语呼尔者。其音为西。而西方则称干哷基。此在兼通清汉文者。无所疑义。而通清不通汉者。但知西之为尔。通汉不通清者。但知西之为西。而语之以干哷基。且不知为何物矣。盖凡物之命名。本属后起。尔雅释名方言土训。莫可殚述。皆假象耳。若夫以汉字注清文。实假象中之假象。而必执此以较是非。定高下。寓褒贬。此特私心妄见耳。爰命大学士傅恒、率同儒臣。重定十二字头音训。开章六字。则用直音。如阿额伊鄂乌谔。余用二字合音。如纳讷尼傩努懦阿额伊鄂乌谔、其余十一字头。首六字用二字合音。如阿额伊鄂乌鄂衣衣衣衣衣衣、以下俱用三字合音。如□(阿□纳)□衣□□(额□讷)□衣□□(伊□尼)□衣□□(鄂□傩)□衣□□(乌□努)□衣□□(谔□懦)□衣□、以分轻重缓急。而国书之元声。略可得梗概。是不过同文之一端。无关奥义。然习之于童蒙之始。有不容忽者。用示其义。传示久远。俾知所法守焉。

○又谕、额驸策凌之子头等台吉吹济多尔济、尚未及岁。着在阿哥书房读书。遇年节日在乾清门行走。

○壬戌。谕曰、御史欧堪善所奏梁诗正一摺。昨经召见军机大臣、吏部堂官掌院学士、及该御史。面降谕旨。虚衷剖悉。务得情理之平。令该御史中心允服。并无偏向梁诗正之意。此诸臣所共知也。摺内金烈、高山、二事。系吏部堂官公同办理。非由梁诗正一人。其京察列为一等之姚范、陈兆仑、则系办理错误。姚范已令休致。陈兆仑现在丁忧。乃因上次京察原列一等。此番仍照前填注。亦系向来习套。其有无瞻徇。祇于轮班引见一事。查明是否搀越调换。可得实情。如果实有私弊。则姚范陈兆仑之列入一等。亦为有意瞻徇。今经军机大臣查询该御史所奏。本月初十日应带轮班翰林内、路斯道一员。本日原已引见。其廖鸿章、出科联、庄有信、汤大绅、则系第一班已经引见之员。所奏调换之蒋元益。是日又并未引见。是梁诗正并无徇私更换之处。已属显然。在该御史一闻廖鸿章、出科联之言。不及查考。此亦风闻言事之常。如必将办理曲折。备细周知。然后入告。则几无可言之事矣。梁诗正既无瞻徇。无庸察议。欧堪善虽得之传闻。而事属有因。并非诬捏。亦无庸置议。其廖鸿章、出科联、妄以己意揣度。谓其更换引见。不无腾其口说、归怨掌院之意。其素日之不能安静守分可知。着交部察议。近日朕望雨心殷。夙夜焦劳。侧身修省。大臣等日经召对。自所共信。御史为朝廷耳目。凡有见闻。原当随时入告。不必待有求言之旨。若为修省进言。则如近日所奏。岂足以禆补阙失。感召天和。徒烦朕于乾惕靡宁之中。一一详为剖示。在朕虽无厌怠之心。而诸臣亦可谓不知体要矣。数日前学士世臣、补授盛京兵部侍郎。伊曾以良乡等处。除道妨农一事入奏。建言者或疑其因此摺用。遂相率纷纷而至。由此观之。是仍为己躁进之念重。而爱君忧国之念轻。亦不可不知内省也。至大臣等招权植党之事。可以信其必无。设或有之。朕亦岂能姑容。如古所称烹宏羊天乃雨之说。此时本无其事。若于同乡师生情面。遇事稍为瞻徇。似亦不能尽绝。此虽无伤大体。然身为大臣。必当以秉公持己自勉。使人无瑕可指。方不愧精白自矢之节。苟其有干物议。即系平日不能深信于人。朕故谓此奏虽虚。未始非梁诗正之福。且凡为大臣者。因此而砥砺衾影。倍加自检。则欧堪善之奏。亦未必无小补耳。若谓济时要务。岂足当之。并谕中外知朕意焉。

○吏部议准、两江总督黄廷桂奏称。河库道管理钱粮出入。一切修防事宜。均涉所司。不必专择熟悉河务之人。在外题补。请改为归部请旨简用。从之。

○添设山西永济、凤台等二县教谕。改邢县、交城、清源、浮山、黎城、陵川、万泉、榆社、武乡、乐平等十县训导为教谕。裁潞城、宁乡、怀仁、山阴、灵邱、广灵、马邑等七县教谕。从巡抚阿里衮请也。

○癸亥。谕曰、宗人府纂修玉牒。每十年一次开馆。此定例也。乃历来俱连上上届纂修之年计算。是以每次递减一年。实止九年。岁月转致参差。查从前既有十年一次纂修成例。自应扣准年月。如现在乾隆十五年纂修告成。下届即当乾隆二十五年重修。嗣后俱照此办理。不必接算上届纂修年分。以昭画一。

○改铸直隶塔子沟理事通判、通州理事通判、热河理事同知各关防。承德州鞍匠屯巡检司印。天津县僧会司条记。从总督方观承请也。

○铸给湖南永明县枇杷司、绥宁县双江司、澧州津市司各巡检印。从巡抚开泰请也。

○甲子。孝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谕、近日各衙门摺奏事件。及引见人员。甚为简少。岂该大臣等见朕望雨焦劳。或恐以办事为烦。有意迟搁耶。目今雨泽未遍。朕怵惕靡宁。无时暂释。惟当办事。则心不遑他及。犹愈于竟日瞻云。仄席延伫。若于应办事务。转致稽滞。宁不于朕宵旰忧勤之意、益相左乎。着传谕各部院大臣等、共体此意。其外省文武大臣摺奏。亦着随到随递。赍摺人等、不得观望迟延。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蠡县民郭亮妻王氏。

○乙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相关阅读: 被拐三年,断亲后全家跪求我原谅西游:传法猴子,大圣归来剖析万物,从渔民到水德真君!假死脱身倒计时,渣男原地哭成狗生命倒计时,我离婚你闹啥?手握拼夕夕,抠门皇帝哭求我卖货大师姐不合群但真的是白月光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洪荒:金乌我吞了,妖皇我不当!亲妈重生,你说我崽成对照组了?

相关推荐: 我在修仙文里养成萝莉神隐仙途之星辰修真录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结婚当天我拒绝了临时加彩礼之后靠属性变强,我在镇守司吃软饭我在仕途斩群龙全家修仙,法力无边灵异复苏的恐怖时代小哭包的大领导娱乐:我的前女友遍布整个娱乐圈社恐小师妹是六界万人迷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四合院之我是猎人截教:菡芝仙娘娘综影视:智力不行实力强大就是莽诡异末世:怎么到哪都是自己人?惹她?鬼王见了她都得跪下!谍战:我每天都能爆奖励遗洛遭遇女儿前来认亲妹妹成了女帝,我还在种菜养鸡最牛大专校长,干翻七个工业国!李天骄修仙传欢喜知意:陆少后悔退婚了快穿:变成动物后反派求我当老婆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