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年。庚申。闰六月。庚子朔。训地方官化导游民。谕、朕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农工商贾。各有恒业以赡其生。失业则俯仰无资。勤力则衣食自裕。诚使国无游民。人无遗力。则治生之道既广。养生之源日开。虽有水旱偏灾。必不至于流移转徙。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以登万民。而不任职业者有罚。正所以使民各知勤勉。而游惰是儆也。朕念切民依。情殷求瘼。农桑衣食之本计。所以为万方赤子经度咨询者。至详且悉矣。惟念游惰之辈。罔知生理。不农、不工、不商、不贾、游手坐食。动自诿曰。耕则无田。工则无师。商贾则无赀本。不知七尺之躯。果能勤务实。即佣工亦可资生。农工商贾。皆乐收以为助。不能勤力。则虽生长富家。承受世业。而浮荡不检。怠惰自安。本业日荒。饥寒立致。生理既窘。必且无所不为。此等之人。在一家。则为一家之败类。在一邑。则为一邑之蠹民。一遇偏灾。辄轻去其乡。转徙流散。国家以爱养为心。抚绥为政。一切资送安插。不加区别。是以农民之复业者。固乐遂生。而游惰之资遣者。转为得计。夫至转于沟壑。坐视不救。固有所不忍。而平日之教导约束。何可不亟为筹画。膺牧民之任者。又何可因循姑息。一听其自。而不加察乎。嗣后各省督抚。务须董率地方官。实力稽查。凡有此等无所事事不守本业之人。其有父兄旌党者。令父兄族党严加管束。单丁独户。令乡保多方化导。使其各寻生理。能耕稼者服田。能手艺者习工作。知贸迁者从商贾。胜负担者佣工度日、不遵约束者量行惩治。务使人人自食其力。各谋其生。则生计益觉宽舒。风俗自归淳厚。丰年既多善类。歉岁亦少流民矣。地方有司、务实力奉行。令僻壤穷乡。咸知朕意。
○谕大学士等。缉盗乃所以安民。防奸即所以弭盗。前因直隶之长垣。东明。二县。大盗甚多。往来于湖广。江南。河南。山东。数省之间。专劫官署库银。大为地方害。曾降谕旨。饬令严拏。今闻俱已拏获。审讯确供。凡行劫丹阳。句容。邳州。延津。沔阳州。各案匪类。皆出自长垣东明二县。则该地方风俗恶劣。不问可知。若有司平日、果能加意整顿。何至积成盗薮。蔓延数省。且行劫之后。复归本地。群盗既得赃物。岂无花消败露之处。该县等若有意防奸。何难访拏。乃必待邻省严捕而后获。则该县等漫无觉察。更百喙难辞矣。嗣后该督抚当倍加留意。务绝盗源。毋得以行劫之案。已经获结。遂稍存疏忽之意。可传谕孙嘉淦知之。
○命准噶尔略地兵毋越定界。谕军机大臣等。据额驸策凌奏称、参赞大臣阿岱。报知噶尔丹策零。遣得木齐旺扎勒。锡喇布等。率略地兵三十人。来至喀勒占和硕卡伦。臣以原议谕之。止令巡视卡伦以外。彼所应阅之地而去。额驸办理此事。甚合机宜。观此知噶尔丹策零疑我布延图等处卡伦以内。尚有大兵驻劄。故因初次略地。嘱旺扎勒等直至喀勒占和硕卡伦探视。此非甚要之事。不必遣使诘问。然非明白晓谕、将来伊等游牧。或仍越过阿尔台岭。俟彼使来时。尔等当告以天朝与尔台吉。指定边界者。正欲喀尔喀与尔厄鲁特相距辽远。无由起衅。庶彼此安居乐业。永归和好。故定议尔等游牧。毋过阿尔台山梁。我喀尔喀游牧。亦毋过扎布堪等处。又知噶尔丹策零。必惧我兵进驻科布多。故许其每年略地时。用二三十人。至科布多巡视。以释其疑。然我卡伦以内。岂容尔等巡视乎。今夏尔遣旺扎勒等。直至我沙扎海、布延图、二处。并欲至喀勒占和硕卡伦内。我将军等遣人止之。始还。前所颁诏旨甚明。不宜有此事。想非尔台吉所嘱。乃旺扎勒等误听所致耳。但既已定约。讵可食言。且尔等可至我喀勒占以内巡视。倘我略地之人。亦至尔卡伦以内。尔亦听之乎。屡屡如此。日后必起争端。致乖永好之道。彼此无益。可明告尔台吉。嗣后戒饬略地之人。勿因小事而误大事也。并以此旨行文额驸策凌知之。寻夷使莽鼐到京。大臣等遵旨询问。莽鼐云。此事噶尔丹策零实不知。系略地人之误。还时当告知噶尔丹策零。即行戒谕。
○吏部等部题。河南巡抚雅尔图疏称、河南巡抚奉命兼提督衔。以便节制稽查。请铸给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提督衔节制全省军务兼理河道关防。其坐名敕谕、亦请撰换。从之。
○户部议覆。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其凝奏称、河南巡抚雅尔图。请定佃户交租之例。奉旨允行。臣窃谓天下之田地。佃种交租。不出于分收交纳之二法。虽上熟之年。田主亦不能收十分租谷。若有荒歉。惟照收成分数交租。田主断不能收租于分数之外。佃户亦止肯交租于分数之中。业户出田以养佃。佃户力作以交租。民间交易。情可相通。若官为立法。强以必从。则挟制争夺。必滋扰累。请民田佃种。照旧交收。不必官为定例。该御史所奏、似属平允。请敕下各省督抚。仍照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内谕旨。实力遵行。以杜纷扰。至该抚雅尔图原奏交租数目。应照被灾分数减免。不当仅照蠲免钱粮之数。亦系身任地方。目击情形。因时制宜之意。但恤贫安富。道在持平。仍应令该抚转饬有司、加意抚绥劝勉。务使主佃相安。闾阎不扰。勿得拘泥原议。以仰体惓惓爱民之至意。从之。
○又议覆、署广东巡抚王謩疏称、潮州府属之通判府城。添设丰顺县治。将海阳、嘉应、大埔、揭阳、饶平、等州县。邻近田粮户口。酌量分割新县管辖。经前任督臣鄂弥达奏准。但查饶平县属凤凰社地方。距该县稍近。距通判府城尚远。应免其割拨。仍归饶平管辖。至新县训迪士子。应添设训导一员。照例铸给钤记。岁科入学。照小学之例。额定文武童生八名。于海阳县拨出文武童进额四名。嘉应州、揭阳县、各拨出文武二名。归于丰顺县学。从之。
○兵部奏请酌定旗员降调补用之例。查官员缘事降级调用者。文职及绿旗武职。吏兵二部。俱有定例。应开列者。开列具题。应铨选者。归班铨选。查内外八旗降调武职。除奉特旨简用外。并未定有补用成例。该员缘事处分。罪原不至休致革职。乃一经降调。即废弃终身。似与文职。及绿旗武职。例不画一。臣等公商。应酌定补用条例。以便遵守。再查文职有堂不降司之例。八旗三品以下。虽无堂官之缺。然一二品大臣降调者。亦不应以步军校以下微员补用。应仿文职堂不降司之例。以重体统。又查降级调用者。若遇降调之缺。即行坐名拟补。则别项应升人员。未免壅滞。似应将降调之员。遇有缺出。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升人员之后具题。方为平允。谨将降调人员应用之缺。并如何补用之法。条晰列奏、一、八旗一二品大臣降调之缺宜指定也。如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将军。降一级调用者。应以京外副都统拟补。降二级调用者。系满洲人员。应以陵寝总管、步军总尉、城守尉、协领、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拟补。系蒙古人员。应以游牧总管、副总管、协领、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拟补。系汉军人员。应以在京参领、在外协领、拟补。降三级调用者。系满州人员。应以陵寝副总管、信炮总管、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步军副尉、城门尉、防守尉、拟补。系蒙古人员。应以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副骁骑参领、佐领、步军副尉、城门尉、拟补。系汉军人员。应以在京副参领、佐领、步军副尉、城门尉、在外参领、拟补。降四级调用者。系满洲汉军人员。应以信炮章京、步军参尉、外省防御、拟补。系蒙古人员。应以步军参尉、外省防御、拟补。如二品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散秩大臣、降一级、二级、三级、调用者。与一品大臣等降二级三级四级调用之例同。以上出缺时。俱令该衙门查明降调人员。系开列具题之缺。声明降调情由。开列于应降人员之后。一并具题。系引见补放之缺。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降人员之后。带领引见。至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都统、将军、降五级调用。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散秩大臣、降四级调用者。不应以前锋校、护军校、骑校等微员补用。除该员原有世职者。仍在世职上随旗行走外。其无世职。令带所降之级。随旗行走。俟满三年。果能勤慎无过。该旗都统副都统等。出具考语。带领引见请旨。将降五级调用之一品大臣。准照降四级调用之例拟补。降四级调用之二品大臣。准其照降三级之例拟补。至该员降级之数再有多者。原系无缺可补之员。应仍照旧停其补用。一、在京参领以下降调等官。应仍以在京旗缺补用也。查在京参领以下官员。降级调用。若遇外省驻防缺出。亦准拟补。未免占缺太多。谨将在京三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以四品旗员拟补。降二级调用者。以五品旗员拟补。降三级调用者。以六品旗员拟补。其在京四品旗员。降一级二级调用者。与三品旗员降二级三级调用之例同。五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与四品旗员降二级调用之例同。统俟缺出时。该衙门查明降调人员。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升人员之后。带领引见。至三品旗员。降至四级以下调用。四品旗员。降至三级以下调用。五品旗员。降至二级以下调用。原系无缺可补之员。应仍照旧停其补用。其护军校。骁骑校等微员。降级调用者。已有取具考语。分别革职留任之例。无庸再议。一、在外驻防三品以下降补等官。应仍以外省旗缺补用。也。查在外驻防三品以下官员。降级调用。若遇在京旗员缺出。俱准拟补。未免占缺太多。应仍以驻防员缺补用。但各处所设驻防官制。多寡不同。其各省将军。都统。副都统。所辖官员。为数众多。该处降调人员。自应仍候本处驻防之缺拟补。若总管、城守尉、防守尉、所辖官员。为数甚少。降调人员。令其本处候缺拟补。未免壅滞。议将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所辖三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四品官缺出拟补。降二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五品官缺出拟补。降三级调用者。遇有本处驻防六品官缺出拟补。其驻防四品旗员。降一级二级调用者。与驻防三品旗员降二级三级调用之例同。驻防五品旗员。降一级调用者。与驻防四品旗员降二级调用之例同。此等驻防降调人员。俱令该将军都统副都统。俟咨送应升人员引见时。将降调人员。声明降调情由。一并咨送该旗。列名于应升人员之后。带领引见。其总管。城守尉。防守尉。及该处所辖官员。降级调用者。俱令回旗。俟该旗出有各处总管。城守尉。防守尉。所属员缺。由该都统副都统等。查其所降之级。与补用之缺相符。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降人员之后。带领引见。至驻防三品旗员。降至四级以下调用。四品旗员。降至三级以下调用。五品旗员。降至二级以下调用。原系无缺可补之员。应仍照旧停其补用。其外省骁骑校等微员。降级调用者。已有取具考语。分别革职留任之例。无庸再议。一、銮仪卫冠军使降调官员。及王等所属降调官员。应仍以本卫及该王等所属官员补用也。查定例、侍卫、护卫、降级调用。俱系按等递降。仍以侍卫护卫用。无可递降者。即行革职。至銮仪卫官员。与侍卫官职相同。其降级调用之处。应照侍卫降级调用之例。以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按等递降。俟缺出时。该卫查其所降之级。与补用之缺相符。将降调人员。声明降调情由。列名于应降人员之后。带领引见。至王等所属长史、司仪长、典仪等官。与护卫官职相同。其降级调用之处。应照护卫降级调用之例行。降典仪原有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之不同。该王等酌量。照所降之级咨部拟补外。至长史、司仪长、降级调用者。亦应令该王等酌量。以护卫之缺。按品递降。咨部拟补。以上降调各员。如降至无可递降者。俱行革职。不得援照微员无级可降。革职留任之例。得旨、此议好。照所奏行。
○辛丑。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前以辰沅道杨辅臣。不实心办事。已经解任。其员缺着王柔补授。所有杨辅臣委办总领。调度赞理军机等事。即着王柔办理。今闻衡永道刘应鼎。原系委往军前。监纪官兵功过。审理苗犯供情之员。而该员具报情事。每彼此互异。多不确实。亦难胜监纪审理之任。其所领办事务。亦着归并王柔管理。倘王柔一人。势或不能兼顾。着该督抚会商委员办理。
○谕大学士等。甘肃巡抚元展成。自到任以来。从未将属员贤否。逐一陈奏、元展成原系贵州巡抚。因办事错误革职之员。朕因其才尚可用。复授为臬司、随迁擢巡抚。乃伊受朕举废之特恩。并不刻自奋勉。于一切事务。殊未见实心实力。为国报效之处。是何意见。尔等可传旨询问之。
○户部议准。山东布政使魏定国疏称、前经抚臣硕色。奏东省连歉。民力未纾。仓贮亦多未足。请令外省在东贸易者。听其纳谷捐监。俟乾隆五年十一月。一年限满停止。今自奉文以来。并未报捐一人。请再宽限一年。从之。
○又议覆、甘肃巡抚元展成。奏称驻防凉庄满兵。岁需粮草。市价高昂。请于秋收时。即发次年价银。豫为购买。查采买粮草定价。遵行已久。并无不敷。倘豫为采办。以一岁之收获。供两岁之支给。势必市价愈昂。转滋抑勒强买之弊。应毋庸议。得旨、依议。部驳甚是。元展成所奏不合。着饬行。
○以署讲官翰林院检讨鹤年。充日讲起居注官。
○壬寅。户部议准。闽浙总督宗室德沛。疏请闽省委办盐务大使各员。照两淮、长芦、山东、盐大使之例。改为正八品。每年每员。支给俸银四十两。从之。
○调邳州知州褚菊书。来京引见。
○以闽安水师副将顾元亮。为浙江定海镇总兵。
○癸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朕闻广西思恩府。悬缺已久。新授知府徐德泰。引见已逾十月。未经到任。苗疆关系紧要。若此际徐德泰尚未到粤。着该督抚等。或于通省知府内拣选调补。或知府以下有可胜任之贤员。拣选题补。即令其赴任。徐德泰到粤之日、遇缺另行补授。
○以故辅国公噶布什巴那木扎勒色布腾之弟台吉班第袭爵。
○甲辰。谕大学士等。朕闻五月间。广西兴安地方。有楚苗纠众入境。又有粤西怀远、融县、义宁、之狗猺。聚集千人。欲搬往城步、知县、县丞、巡检、把总等。前往抚谕、凶猺竟不受抚。伙众将知县倪国正等五员。捉回巢穴。有巡检鲁器。受伤深重。未卜存亡。夫兴安义宁地方。相去广西省城。不过百里。而苗猺敢于猖獗如此。则平日之漫无约束可知。朕思楚粤苗猺。共为犄角。楚省攻捕甚急。则潜入于粤。若粤省攻捕甚急。又潜入于楚。必须两省并力会剿。务尽根株。庶可削平苗逆。宁谧地方。今楚省已责成巡抚冯光裕。提督杜恺专办矣。两广总督马尔泰。现在广西太平府。可速赴桂林省城。就近相机调度。并将朕旨移文知照楚省抚提。协同办理。至广西省城百里内外。苗猺蠢动若此。巡抚安图。竟不奏闻。是何意见。尔等并传旨询问之。
○户部议覆、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豫省漕粮。本折屡更。经前抚臣尹会一题定。除祥符等五十五州县、徵运本色外。其离水次四百里以外之永城等十九州县。折徵银两。赴水次采买兑运。计采办米二万九千余石。每至冬间。十九州县。齐赴卫辉水次购买。卫辉近河一带。民间多种麦豆。少种粟米。购买本属艰难。况漕粮系刻不容缓之事。各州县争先采办。一时蜂拥。市集为空。以致商侩居奇抬价。小民深以为苦。而十九州县因价不敷。每致赔垫。官民均困。查豫省雍正十年以后。两次奉文。将漕米改徵黑豆七万石。从前于通省办漕州县。均匀派拨。徵收兑运。惟是黑豆一项。多种于近河之区。是以卫辉一带。出产颇广。价值亦平。而离河稍远之州县。所种无几。小民米豆兼纳。颇觉未便。请将永城等州县采办之米。归于祥符等州县徵解。而以祥符等州县徵收之豆。归于永城等州县采买。在祥符等处小民。原系纳米。今仍其旧制。并非苦难。且该处米多豆少。完米更觉便易。而永城等处。将折徵之银。赴豆多价平之地方采买起运。不但官免赔垫之虞。而卫辉米价。不致每年腾贵。既于民食大有裨益。又于漕运米豆。毫无增损。官民两利。应如所请。从之。
○缓徵陕西延安府属安定、延川、二县。乾隆四年分水灾额赋。
○以故奉国将军务鼐之弟德勒弼、照例袭奉恩将军。
○旌表守正被戕之广东归善县民胡文炽妻何氏。
○荫故库库车勒阵亡之山西平鲁路守备李通之子李先捷、为卫千总。
○乙巳。大学士等议覆、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其凝奏称、窃见乾隆元年十月内。因前两淮盐臣噶尔泰。将公务薪水银一十二万两。奏准留充公用。每年不能全完。呈请分年带徵。皇上加恤商人。降旨悉行豁免。又以此等银两。在额课之外。永行停止。凡以商人浮费既轻。盐觔成本自少。虽系恤商。即是惠民。上年淮杨兴修水利。两淮商人。呈请捐银三十万两。以助大工。经督臣那苏图等覆奏、商人捐项重大。若一时按引派纳。诚恐力有未纾。于戊午纲盐课内借支。分年带完。奉旨允行。查运盐各河。向例商人自行挑浚。今兴大工。准其捐输。伊等不惟急公。兼且利己。借支带完。皇上又俯允其请。诚爱恤商力之至意也。而伊等反因以为利。前见两淮盐臣三保摺奏、众商开呈成本价值。公然以捐赈煮赈挑河。捐项繁多为名。夫借捐输之名。增入成本之内。使小民知盐价之贵。由于捐输。是商人蒙急公之赏。百姓受派累之苦。即上年淮扬歉收。众商捐赈饥民。民间未尝不被其惠。若仍算作成本。以济之民者予之民。何待盐贾之代赈乎。请敕谕各省督抚。及盐政诸臣。嗣后凡有兴修之工。盐商具呈捐赀。概不许代为题达。地方偶有偏灾。好善乐施之家。捐赀赈救。令其各自捐输。官为代理。不许纠结公捐。借名取偿。则盐贾不得借成本为名。高抬盐价。以累民生。又称、兴工代赈。必被灾之所。人民无以聊生。赈以济其老稚。工以赈其强壮。此代赈之法宜行也。若本无需代赈。则国用有经。工程宜省。近见各省题修之工甚多。如西宁之建筑。河海之堤防。此出于万不可缓。其余言挑浚。言修建。揆其情节。事在得已。若不问缓急。任其开销。势必有亏国帑。请敕谕各省督抚。凡地方官详请工程。必细加勘实。万难稍缓。方准题达。该部亦必详核。毋得滥准。倘冒昧请帑兴修不紧要工程者。照捏报例议处。则工程减省。帑项不致耗费。遇有紧要工程。亦无需商人捐助等语。均应如所奏行。从之。
○户部议覆、署四川巡抚印务布政使方显疏称、乐山、犍为、三台、射洪、资州、井研等六州县。开淘盐井一百六十六眼。煎锅四十二口。共徵税银七百九十一两有奇。共应给水陆引一千一百四十五张。请于乾隆五年引余内动给等语。查先据原任四川巡抚宪德疏称、行盐以部引为凭。自应请颁行运。但该府州县。请引多寡不一。如必逐案差人赴部请颁。无论奔驰往返。实于民生日用鲜济。理合题明。豫颁盐引五千张。收贮巡抚衙门。俟有增引州县。一面题报。一面即将部引给发。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