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便是小友诸葛胤谊。”胤谊正是诸葛玄的表字。
“这位就是‘上马平定天下,下马治学抚民’的经学大师卢子干。”郑玄对卢植一阵调笑,也算是为诸葛玄引荐。
“晚辈诸葛玄,拜见卢师。”
面对德高望重的卢植,他可不敢调笑,只得拉着侄儿再次恭敬行礼。
卢植也微微回礼。
“康成、胤谊!你们俩人的表字倒也呼应得好,又是同名,莫非是忘年之交?”
“哈哈,子干猜对了。胤谊有大才,也精通百家之学,加上我俩意气相投,故而以平辈相交。”郑玄略作解释。
“郑师谬赞了。”诸葛玄谦虚一礼,转而回答卢植道:“卢师所料不差,学生的表字正是郑师赐的。”
“好一位青年才俊啊!”看眼前这位年轻人不卑不亢,卢植也不吝赞美。
“胤谊也擅长谶纬之学,子干兄何不就今日之事询问一番?”
郑玄毫不避讳将诸葛玄引入内堂,自然也有一番举荐之意。
“晚辈只是略懂,那些被传得玄乎其神的谶纬之学,其实不外乎推类罢了。”
“哦?”
卢植露出一丝惊讶。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见解倒是颇为新颖,似乎比那玄而又玄的谶纬之学要靠谱一些。
卢植接下来详细讲述了昨夜发生的情况,虽然这些情况也是他从刘备记录的卷宗上得知的。
“弘农王定然是困在某处地方,无法脱身。”刚听卢植讲完,堂下响起一道稚嫩的声音。
“亮儿,不得无礼。”诸葛玄呵斥道。
“卢师莫怪,小儿口无遮拦,实在是唐突了。”
“这小子说得颇有几分道理。”卢植不怒反喜,制止了诸葛玄的进一步责怪。“你叫什么名字?”
“诸葛亮。”
“亡兄诸葛君贡的次子。”诸葛玄在旁补充一句。
想到诸葛珪英年早逝,卢植不由得一阵伤感,虽然他和诸葛珪的交情不深,却也听说过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文士。
既然眼前这位少年是诸葛珪的儿子,卢植顿时有了考校一番的想法。
“小子你何以推断殿下是被困住了?”
“这有何难?”
诸葛亮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听闻殿下身手不凡,而贼人一击不中,又怎么可能还有机会?”
“而弘农王迟迟没有归来,定是还没有摆脱敌人的围困,暂且无法脱身,只需继续扩大搜寻范围,则必有线索。”
“没想到诸葛家小儿竟也有此见地,长大后定然不凡。”卢植没想到眼前的九岁少年,竟能与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顿时心中格外欣赏。
“小子,你可愿拜老夫为师?”卢植起了爱才之心。
“不知长者有什么能教我?”诸葛亮微微向前一躬,没有满口答应,反而问起卢植的学问。
“亮儿,大胆!”诸葛玄急了。
“叔父不是教导侄儿,拜师不可轻率,必须慎重其事吗?”诸葛亮一脸委屈。
“哈哈!好!”卢植同样也来了兴趣,反问道:“不知小子欲学何术?”
诸葛亮踱着小步,略作思考,转而豪气干云地回答:“亮虽黄毛小儿,却想学经天纬地之术,扭转乾坤之法,神鬼莫测之计。”
“敢问长者,能教否?”
“好个经天纬地,老夫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你。”卢植听后,大喜过望,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亲传弟子。“只要你能学会,家中三千藏书都是你的。”
卢植已垂垂老矣,也辅佐不了弘农王几年,但是眼前这位稚子可以。
若弘农王有他相助,何愁大汉不兴?又何愁江山不固?
“那小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在诸葛亮看来,只有像他叔父和卢植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被称为良师。
他们不会去纠结这些俗礼,更不会打压弟子们的好高骛远,他们只会在背后默默地引导、支持,鼓励弟子去成就心中梦想。
“恭喜子干兄,收获璞玉一枚。”
“卢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诸葛亮俯身大拜,当着众人认下卢植这位老师。
“弟子无以为报,愿以十日为期,查出弘农王的下落。”
“当真?”卢植一脸难以置信。
“君子重然诺。”诸葛亮一脸沉稳,那模样宛如一位小大人。
“好,但愿你能寻出其中关键。”卢植被他的模样逗笑,还真就放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