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亥心想:“久闻弘农王贤德之名,若能随他青史留名,光耀门楣,那确也不枉此生。”
只是他心中还有顾虑。
昔日一位大汉名将曾言:“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意思就是,如果朝廷容纳黄巾军投降,那么将无法警示天下。
所以,大汉正规军的态度一直是斩草除根,拒不受降。
回想起当年下曲阳之战,管亥心中不禁一颤。
汉军一声令下,十万黄巾叛军被屠戮殆尽,所有的尸骨竟还被筑成了“京观”。
朝廷对于叛逆之行的严酷态度,让管亥深感艰难。于是,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只怕弘农王难以接纳。”
身为黄巾军渠帅,曾经与朝廷为敌,这样的身份无疑会给投降带来极大的阻碍。
弘农王是否愿意接纳他这样的降将,是否会对他心存芥蒂,都是未知数。
“只要尔等诚心投效,弘农王必定诚心接纳,且一视同仁。”关羽身侧那少年儒生,突然朗声回答。
“你为何敢如此肯定?”管亥心有不解,他只以为此人是关羽的跟班,人微言轻。
“因为,我就是弘农王。”少年正是刘禅,他语出惊人,字字铿锵有力。
唰!
不等管亥反应,其身侧的周仓听到弘农王几个字的同时,就已经出手。他拔出长刀,便飞速朝弘农王接近。
他心中暗道:“只要抓住这弘农王,渠帅和弟兄们都有救了。”
岂不料,关羽的动作更快,他闪电一击,瞬间夺过周仓手中长刀。
关羽顺势将他夹在腋窝之下,纵身一跃,就出现在管亥面前。长刀递出,正明晃晃地架在管亥的脖颈上。
“都别乱动,否则立刻杀了他。”
刘禅顿时也长舒一口气,收起了体内的禹王诀。
四周的亲卫见此,不敢前行,只好远远地守着。
城楼外的一些黄巾士卒,听到响动,纷纷过来支援。转眼间,竟已将城楼团团围住。
“统统把兵器放下。”就在这形势万分危急之时,管亥却对黄巾军下令了不准抵抗的命令。
其实,他刚才也没打算反击,不然以他的武勇,也不可能轻易就被关羽挟持住。
叮叮叮!
既然渠帅发话了,黄巾军只好统统放下了兵器。
见对方示好,关羽也将周仓扔还给他们。
管亥见此,长吁一口气。
他在关羽的严密监视下,缓缓起身,走到刘禅身前,俯身大拜。
“没想到弘农王竟屈尊来劝降我等,管亥感激不尽。自今日起,管某甘愿做殿下的马前卒。”
“快快请起。”刘禅也没料到管亥竟如此深明大义。
他此行偷偷跟着关羽前来,也是临时起意。
一方面为了打消管亥等一众黄巾军心中的顾虑。
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显得对黄巾军的重视。
“孤深知黄巾军中士卒也多是苦难之人,都是大汉的子民,只是为了活命,不得已而落草为寇。”
“本王在此起誓,只要诸位愿意归顺,定当一视同仁。”
“誓死追随弘农王。”管亥再无顾虑,当即领着众人朝刘禅大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