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不比现代。
路程问题一直都是最为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和兄,后天,你真的认为我们有实力和那沙俄人碰?”
沉默良久的赵忠卿极为平淡的一句话,把原本兴高采烈的和珅的心情,仿佛打入十八层地狱。
“我们不是……有坦克吗,可以回援了呀。”
“要想坦克回援,至少还需要半个月时间。”
“那……那咱们就组织人马,抄家伙顶半个月。”
“不,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赵忠卿看着手中的书信,根据先前的情报,港岛过来的英国人可是足足有二万人。
英国人大概率会因为此次两万人的覆灭而彻底震怒,码更多的兵力登陆港岛作战。
要张大炮和李满仓二人回来容易,但若是再过去可就难了。
信中的围歼战术,只可能成功一次,万不会有成功第二次的可能。
所以……
“命令,张大炮李满仓二人,原地驻守,谨防英国蛮夷二次席卷。”
这一道命令,无异于一瓢冷水,泼在和珅的心头。
虽然他知道赵忠卿担心英国人人会继续码人攻打港岛,从而让张大炮和李满仓两人继续驻扎港岛原地。
但是!
他们驻在港岛是美了,港岛附近的百姓是安全了,英国人的危机是暂时得到长期有效解决了。
那他们这脚下的京城又如何是好?
京城才是整个华夏之心腹所在。
它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赵兄,我还是觉得,应该让张大炮和……”
话还没有说完。
赵忠卿已经抬手打断。
“我知道要说神什么,不过,一尊古斯塔夫巨炮,加上咱们这附近所有工厂后役兵源的共同协同作战,我觉得,对付一个沙俄还是有极大把握的。”
“可是……可是咱们的武器!”
和珅欲言又止。
刘全是掌管军械厂的。
它军械厂每天生产的武器可是直接关乎到整个部队的作战战斗力。
身为主子,刘全知道的,它都知道。
正因为军械厂目前所生产的武器总和才有三万多支枪械。所以他才召集。
沙俄人可是有十万。
十万人,那可就是十万支的火枪。
他们这边目前为止也才三万。
三万如何能够对付十万?
靠古斯塔夫巨炮吗?
“古斯塔夫巨炮是要靠的,士兵的战斗力也是要靠的,我们缺一不可。三万多支的枪械生产总和,我如何能够不知道?”
赵忠卿继续道:
“所以,我想要再拖一拖沙俄人,在给军械厂制造一些时间,争取等到沙俄彻底和咱们撕破脸的时候,军械厂的枪支生产总量能过超出五万支来。”
和珅觉得此刻的赵忠卿有点在像是说笑话。
但其面庞所表现出来的严肃表情,还是让和珅心里否决了‘对方在开玩笑’的想法。
正如自己一贯对赵忠卿的印象,它绝对不会按照正常人办事的逻辑。
他一定有办法拖延时间,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办法了。
“赵兄,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办法您就说了吧。还有两天,你也不怕憋着难受。”
距离自己从沙俄那边作为使者回来京城已经有二十多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