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增渴 更欲再求欲
三
恰如生育牛 其角渐增长
暗愚鲁钝者 凡事由无知
爱欲与渴望 日益弥增大
四
地上米麦田 牛马与奴仆
与之不满足 心静可正行
五
王以统御力 领海与大地
此方尚不满 望获对岸地
六
心想诸欲望 不能得满足
由此转回返 观彼之无益
人人以智慧 实能得满足
七
智慧满足为最优 不以欲望被燃烧
彼以智慧满足者 不为爱欲被奴役
八
破去诸欲望 少欲无贪取
心量如海宽 不为欲望烧
恰如草作履 恶草应摒弃
九
欲望各弃去 到达安乐处
若望得安乐 应弃一切欲
然,在菩萨语此偈时,菩萨以王之白伞盖为所缘生白遍定。王之病体亦豁然全愈,心甚欢喜,由病榻坐起云:“如彼诸多医者不能治愈予疾,然,贤青年人以自己智慧之药,使予病痊愈。”于是,王与彼交谈,唱第十之偈:
一〇
尔语八偈 凡值千金
大婆罗门!汝可取金 尔语善诚
摩诃萨闻此,唱第十一偈:
一一
几百千金亿万金 于吾已无何意义
我今语王最后偈 心无欲望存快乐
王非常欢喜赞叹摩诃萨,唱结语之偈:
一二
青年善人实圣者 了解一切诸世界
爱欲实为苦之母 彼之贤者善了知
菩萨:“大王勿懈,请实践法。”彼向王忠告后,向雪山凌驾虚空而去,而后出家为仙人,于尽形寿间,修行四梵住,成应生梵天界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于前生,我亦取除此婆罗门之悲。”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此婆罗门,贤明之青年实即是我。”
四六八 阇那散陀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为忠告拘萨罗王所作之谈话。一时,王得意于主权之荣耀,执著于爱欲之乐,不行裁判,怠于奉仕佛陀。某日,王忆起佛十力尊,须往拜佛,于朝食后,乘华丽之马车向精舍出发,拜佛而坐。佛言:“大王!何以长久未见?”王:“世尊!必须处理之事甚多,未有奉仕佛之机会。”佛言:“大王!贵君住近于如我之忠告者一切智佛之精舍时,怠忽之行,实不适当。王者不可懈怠于王所应为之事,王对国之住民如同父母,应止违误之方法,决不扰乱十种王法以行其治国之道;王正之时,则臣下对王亦正。然,我为如此忠告,而于贵君正当治国之事亦决不珍奇,昔之贤人等未曾发现有忠告之阿阇梨时,尚能从自己之思考确立三善法,为诸多众人说法而附从于彼之人等皆得满赴天界。”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再生于第一后妃之胎,名曰阇那散陀王子。彼至成年,修习一切之学问技艺,由得叉尸罗归来时,王对一切牢狱施行大赦,授彼以副王之位。其后,父王死,彼即王位,于都城之四门,都之中央及王宫之入口,合计作六布施堂,每日舍弃六十万金,行震撼全阎浮提之大布施。又将牢狱常时开放,处刑所与以破坏,以四摄事摄治世之人等,守五戒、住于布萨会、正当治国。时时集合国之人民:“行布施、守戒律、正当从事事业与商贾。青年之中,修习学问技艺、制作财富,不可为村之谎言事及如犬类之事,不可有粗暴之恶性,对双亲完成孝行,向一族之长上与以尊敬。”如此为之说法,使多人遵守善法。
某日,王于满月之夜布萨日举行布萨,王思:“予将说法,使诸人众得更多利益,更为安乐、慎重生活。”于是,命击鼓巡行布告,由自己之宫女等开始,使都中之人全部一同集合后,于宫廷之中临时建造之假屋饰以美丽之宝石,王坐于华美之椅上云:“都中所住诸君,予对汝等说示苦法与不苦之法。耸耳勿懈,注意谛听。”于是说法。
佛开充满真实之金口,以柔声向拘萨罗王说教:
一
诚此十等事 诸人若不为
彼后至悔恨 阇那散陀言
二
尝不获得财 不获心中苦
我思不索财 免后成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