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水师提督施琅、海澄公黄梧督兵出海澄港,会总督李率泰、陆路提督马得功攻厦门;得功船为贼所围,赴水死。郑经弃厦门、金门,走铜山(经,成功子);我兵入厦门,墟其地而还。
三年三月,郑经遁入台湾;伪永安伯黄廷、武卫周全斌、杜辉等俱先后入漳,降者甚众。
八月,总督李率泰上疏取台湾,以施琅挂「靖海将军」印,总统投诚诸将周全斌等。
四年四月,靖海将军施琅等出洋,未至澎湖,飓风大作,各船飘散,不能相顾;皆引还。未几,施琅加伯爵,归京;移投诚兵将分驻各省屯田。数年间,漳境相安无事。
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反;传檄至漳,巡海道陈启泰死之。漳浦镇刘炎、海澄镇赵得胜俱降,漳属各县望风降附。
四月,海澄公黄梧卒。
是月,潮州刘进忠反,诏安乱兵杀防将。
郑经遣刘国轩、何佑、冯锡范入厦门,赵得胜复降郑。
五月,郑经据厦门。经之东遁也,偷安日久,船不满百、军不满万;精忠颇易之。经使人借泉、漳二府为召募,精忠难之;于是耿、郑交恶。
六月,黄芳度(芳度,黄梧子)袭杀伪漳州城守刘豹(豹,精忠所署。时郑经已入泉州,芳度先使人赍密疏间道诣京求援,欲起兵自守;故先杀豹。经自泉遣使加封,芳度佯受之;而日遣人召募,署部伍为守城计)。
九月,耿精忠遣兵趋平和,海澄公标将赖升大败之于上淡桥。
十一月,郑经遣赵得胜、何佑、冯锡范攻漳浦,刘炎降。
经分设六官;算丁钱,大索富民饷。
十四年正月,耿、郑通好。
五月,郑经入海澄,分兵掠南靖、平和;遣郑斌征黄芳度兵,芳度不从。
六月,郑经围漳州;黄芳度起兵御之,使其兄芳泰突围入粤请援(芳度年少,然沈勇有谋。经发冲棚龙烦大炮百道仰攻,城圮六十余丈;芳度立栅轝土,且筑且战,须臾而就。时出轻师蹂郑氏壁,斩其伪将万宏。数月间,经剽锐死伤大半,乃筑长围守之。
是时粤东兵围刘进忠于潮州;芳泰至,乃分兵救漳)。
十月,黄芳度部将吴淑与弟潜叛降于经。初六日昧爽,开门纳贼,黄芳度死之(芳度登芝山,见势不支,驰至开元寺,赴井死。是日,芳泰以粤东援师至永定,已无及矣。经入漳,收芳度族戚将佐黄翼、蔡龙等,皆被杀)。
十六年二月,大兵至漳;郑经走厦门,各县以次恢复。
三月,漳浦巫者蔡寅挟左道惑众,聚海上残卒夜入泉州,斩关而出,人以为神;附者日众,蔓延漳、泉间,派粮以食。头裹白布,时人谓之「白头贼」。
十月,郑经遣何佑入南靖小溪;吴淑入长泰,屯天成寨。
十二月,我兵围吴淑于天成寨;蔡寅率众援之,淑突围出走。
是年,以黄芳世袭封海澄公兼水师提督、黄蓝为海澄总兵(芳世,芳度兄,前为侍卫。蓝,即賷密疏入京者)。
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刘国轩、吴淑犯海澄。十一日,破玉洲、三叉河、福浒。十八日,毁江东桥。二十三夜,破石码。郡城诸路援兵皆为所败,遂屯祖山头以逼海澄。副都统孟安、陆路提督段应举、宁海将军喇哈达、平南将军赖塔会师来援,贼退屯石码,筑垣拒守。
是月,贼以万余人掠平和庵后,旋攻下埔土堡。堡中误坠火硝药中,火发;贼招之令出,欲纵之————盖贼意原在金帛也。然终无一人肯出者;计焚死二千余人。贼寻引去。
三月,刘国轩列阵于赤岭(在郡东十里)。战方合,蔡寅率众出天宝山以牵我军之势;提督黄芳世击败之。既而国轩树栅双桥,满、汉兵连营进剿,军于水头、湾腰树。十一日黎明,国轩佯遁;少顷,我兵方蓐食,贼扬航登岸,直趋水头冲满、汉军为两截,段应举奔海澄。黄芳世几为所获,走入漳;寻卒。
贼既据水头、镇门,截海澄饷道。应举集满、汉官兵营于祖山头,国轩率劲卒登山,遣吴淑遶出祖山之背;应举败入海澄。国轩以澄四面皆水,夜筑营凿堑于要路,围之数重;由是内外阻绝。
是月,平和土寇张雄引诏安官陂贼廖典照县城,抢掠一空。既而,典投诚于漳;未几,仍乞镇平和,拆毁邑居殆尽。
四月,逮总督郎廷相,以布政使姚启圣代之;以按察使吴兴祚为巡抚,调江南提督杨捷入漳,合兵救海澄。
五月,贼营灯火寨(在笔架山南;以下临大溪,顺流可通海澄故也)。是时援军四集,俱屯于笔架山。姚总督遣兵破贼将林彪、张凤于岳岭,阵斩凤。公子姚仪以牛载土囊填堑;进至第三重,贼炮火齐发,我兵终阻于水,不能近城。
六月,海澄陷,提督段应举、都统穆伯希佛死之(时城中围八十余日,食尽,杀马、罗雀鼠,继以人;革骨楮币皆尽。城陷,应举投弓,北向再拜;与穆俱自缢。黄蓝死于乱军。初,入城官兵二万余人,及陷;存者不及三分之一)。
是月,贼陷长泰(城守黄辉开门纳之)。
九月,总督姚启圣遣兵复长泰。
是月,刘国轩自泉遁归,列营观音山(山在镇门),筑十九寨。既而,战于长泰溪西,官军前锋稍却;总督姚启圣援之。耿精忠故仇郑,拔刀砍地曰:『吾得与此贼俱歼,吾死不恨矣』!亲督战,立斩退缩者三人,大呼驰入贼阵;诸军从之,斩伪镇郑英、吴正玺等。破其营,斩首四千、捕卤一千二百余人,亡溺者以万计。国轩尾所乘马,泅河以遁。
十二月,再议迁界(甲寅之变,沿海迁民悉复故土。丁巳恢复,康亲王上疏以迁界累民。至是,督、抚请再迁;从之)。
十八年三月,刘国轩据果堂寨(果堂逼近江东桥,扼要之地)。
十月,贼筑坂尾寨(即萧井寨);官军攻之,不克。
十一月,总督姚启圣设修来馆于漳州(首领降者,官之;银币、袍服,虽下隶小卒无不遍及。有既受抚而仍归贼者,启圣听其来去,多纵反间。由是贼党转相传诵,人心携贰,降者接踵,卒成台湾之功;启圣之力也)。
是月,吴淑死(时坂尾寨新筑,淑守焉。墙崩,淑压死;漳人快之)。
十九年二月,伪镇陈昌降。
是月,我师复海澄;巡抚吴兴祚、水师提督万正色入厦门,郑经遁归台湾(陈昌既降,经、国轩等见势不支,又闻官兵已扼料罗————料罗者,通台湾港道也;遂焚厦门行宫以遁)。
二十年正月,郑经死。
五月,总督姚启圣请攻台湾,复以施琅为水师提督,仍挂「靖海将军」印;改万正色为陆路提督。
二十一年五月,总督姚启圣率官兵至铜山,候风出洋(以风不利,暂遣官兵回汛)。
二十二年六月,靖海将军施琅会各镇官兵发铜山,遂破澎湖。
七月,我师入台湾,郑克塽降(塽,经子)。设一府、三县。
————选自「漳州府志」卷四十七「灾祥」(附「寇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