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百户家没后,这张千户就顶了他爹总旗的职,又升官补了百户的缺。咱家原是文登营的人,你爷爷战死后俺和你爹年纪小,文登营嫌弃咱小不顶事,正好这里缺人大多,俺和你爹就被打发到这里任了总旗和小旗。
咱们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很多的地都荒了。开始咱也是种自家的地,可自家的地也不够种,大家寻思这么多的荒地也没个人种,不如开出来自己种。
于是大家都开了几亩地的荒来种地。刚开始两年都没事,不想第三年张千户来了,拿出地契说这些地都是他家的,他要收回。
大家心不甘,可是能咋办,人家有地契,还是上官,没办法只好放弃,可这不算完,这张千户还要求我们给他种地,一年给我们三成收成。咱们也怕他报复,不敢不种,所以才这样的。
不过现在好啦,俺现在是百户了,以后咱们开多少荒都是自己的了。”
程风吓一跳:“可别开荒了,你们才是个百户,你们真开了几百亩的荒,万一出来个千户说这地是他家的,我们还活不活了?这开荒的事等你们谁当上千户再说。咱们现在还是先把这地买下来断了隐患才行。”
三百两就能清除隐患,程风自是非常的愿意,赶紧叫两人回家拿银子。程大龙拿到三百两银锭后,又马不停蹄的跑回了袁家庄去和张千户办交易手续,办好手续还能拿到卫所去找指挥史大人盖红印后才能算完。
三月十二,程家的院子全部建成。而袁十五一家人也按约来到程家,就住进程家还没装玻璃的新院子里,并在程家新院子里拉开架势,帮程家加工带雕花工艺的家具。
按原本的计划,程风家建完就建程大龙家。但现在不是不一样了,现在孩子多了,需要先建学校才行。
于是程风设计了一座很大的学校平面图,学校就与原来的环形跑道为中心修建,所有的人手安排先去修学校。
这事程风同堡子里的人商议先修学校,堡子里的原住民没有反对的,都说教育娃娃们更重要的。
但是,设计图中的学校太大了,于是程风要求先建两间教室,两排宿舍房,夫子的住所以及食堂和公厕。其他的以后再慢慢建。
没技术的人手都去修学校,有木工手艺的人也多,程风又让木匠们把自己专用的实验室的屋顶装上了木板,又运来了粘土,窑灰加上石灰粉,石膏粉把实验室的地板全部硬化。
正是阳春三月时节,自家的事暂时没有可做的,程风这才招回老爹带着自己去麦地里观察冬小麦长势,看见土地基本解冻。麦苗已经开始抽穗。
于是乎,程风招呼来原堡子里的男人们过来帮忙,一人挑两挑复合肥,只一天就把种了冬小麦的十几亩地都追了次春肥。
让堡子里的男人们都来帮忙也是带有传授知识的意思。省得大家都用复合肥时不知道要如何使用,到时要一家一家的教更麻烦。
冬天快要过去,春耕还未开始。程风又让老爹去找了一群泥瓦工把自己家和实验室的墙也上了沙浆,粉了白墙。
程家起新房这十几天,刘老实、罗三、吴正几人终于掌握了一些比碗复杂点的模具制作,如佛像,观音站像等,至于如牛、马等脚多角多的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看看有了些眉目,大家在翻沙模具工艺上有了些心得,于是程风把那些木雕的酒杯,各式各样的木盘子都翻了出来。交给几人试验翻模工艺。
现在有了火碱,玻璃的澄清能力更强了。程风认真的教了三天,刘家三兄弟和罗三、吴正认真的学了三天,几人开始掌握烧制玻璃的基本流程。
由于刚开始学习制作玻璃制品,在温度和速度上把握不好,刚开始注模出来的基本上全是残缺不全的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开始有了合格品,到程风把实验室全部粉刷好时,成品率己经有三成,时不时的还能出一两件精品。
在大家都在试验工艺的时间,程风还让吴正独立出来搞陶艺。吴正去挑了一担粘土回来,用铁碾子把粘土研磨成细腻的粉末。又把木匠们比照门窗尺寸的那片木板拿来作模板,做了十块周边都很厚实的泥模,放在屋里阴干十天后,就把这十块泥模放进大坩埚里密封,在窑炉里烧了一整天。
能把温度烧到二千度的焦炭窑还是很容易的把泥模烧成了瓷器,虽然这里的粘土烧不了细瓷,但程风要的可也不是细瓷,他要的是比陶瓷好的粗瓷,细不细腻无所谓,瓷体白不白净更是无所谓,他要的只是结实,掉在坚硬的地上不会破损就行。
三月十六午饭后,一群人来到程二虎的家,商量着今年春耕的事情如何安排,这些原本都是程大龙的事,但是今年大家的重心好像都靠向了程风,所有人都有一种想听听他意见的意思。
程风看着这两个百户,一个总旗,两个小旗赶自己家里感叹这感叹哪的,直感觉好笑,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咳咳,几位叔伯们,咱们现在谈谈春耕的问题怎么安排。大家应该都知道原来张千总的那七十亩地被我家买下了。大家看看现在这地怎么个种法。”
“风哥儿,要俺说这地还是按原来的样种,地租也按原来的算可行。”程大龙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认为可行?”程风问
“只要风哥儿同意,俺们没意见。”大家都表示同意按原来的办。
程风也当面表示:“我没意见,我老爹应该也不会有意见,但是今年种地必须要用复合肥,我不想看见一亩地一石半的产量,看着就心烦得狠。”
“这个听风哥儿的,请风哥儿放心就是。”
“那就这样,从今天开始,牛就别到砖场干活了,所有人除了需要值班的,小孩和五十岁以上的,明天全部下地开始春耕。”程风最后一锤定音:“大家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今天先把农具清理好,都去准备吧。”
三月十七清晨,太阳还在海底,只有天空反射的微弱而泛着黄色的光芒给大地带来了一点点透明的色。
青山堡子里的男人和女人们都纷纷来到库房前领取属于自己的铁质农具。已经领到农具的人跟着领队,领队牵着耕牛,朝田地方向而去。
而这一切跟小孩子们无关,跟程大少更是无关。天不亮就起床不是程大少的风格,就算强行拉起来也是在背上睡觉,没有人愿意背着个人干活。无人打扰,程大少自是睡得香甜。
人多地少,全堡总共不到二百亩土地,二百多号人再加上六头牛和铁质农具,只用了两天就全部耕种完成。满眼看去,除了程家那十几亩正在抽穗的麦苗外,也只有这一片耕地干净了,四周就只剩下满地的荒草和一人高的蓖麻树了,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搞村建,都又没时间开荒,也不敢现在就开荒,这开荒的事只等下半年了。
这次春耕,程风年前堆积的几窖复合肥全部用完,也只是把程风家的七十亩地施了个大半。
程二虎很是感叹:准备不足啊,这肥还是堆得太少。现在别说其他人家了,自个家都不够用。可这能怨谁?谁会想到自己能有一天会买下张千户的地。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看来马上还要准备更多的肥才行。因为人多春耕变得十分短暂就完成。程二虎只得留下十几个青壮来挖泥炭堆更多的肥,为下一次全部能用上复合肥做准备,现在青草长势很好,正好割来堆肥。而其余的人都各回本位,毕竟村建还没完成,学校也还差那么一点点,大家还是要加快一点建设速度才行。
三月底,程风看见烧出来的玻璃液越来越清澈,终于决定开始烧制玻璃片。
当第一埚玻璃液倒进模具,刘永寿用铁棍把玻璃液擀平时,程风激动的心直颤抖。等到这片玻璃完全冷却后,程风拿着这片基本同现代的平板玻璃差不多的玻璃片,真的是感动坏了。虽然现在没有可用的玻璃刀可以划玻璃,但因陋就简搞这种一次性成型的也有好处,四只角都是圆的,四面边也是圆的,不用担心搬运时会伤到手。
现在有了第一块,程风直接安排以后全部烧制玻璃片来安装大家的门窗。
当四月初三日程风叫来木匠们教他们装门窗玻璃时,他们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把窗口打成大框框的原因,都感叹程家风哥儿的神奇。十几人一起动手,只用了两天时间,程家所有的门窗全装上了玻璃。
当大家看到窗明几亮的房屋后,很多人都觉得像这样的房子,自己住一晚死了也值了。程风当场表示,堡子里所有新建的房屋门窗都按自己家的标准,家家有份时,在场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四月初十后,小朋友们玩的制盐游乐场又重新开始工作,虽然气温还是不高,但也只是需要的时间长些。慢慢晒还是能晒干。而且现在小朋友们多了一倍不止,做事的速度是更快了。
四月中,门窗玻璃已经烧制出来三百来片。程大少就把烧玻璃的事交给罗三、刘永禄、刘永寿三人负责。
刘老实儿子刘永福被安排在馒头窑不远处重新搭建制铜工坊。
吴正也被调出来做粘土深加工,程风让吴正象制作模具一样制作一种像茶杯的东西,这种东西内壁要光滑,外壁都刻成如松果一样的深纹。杯口四面还要有能钉入小铁钉的四个小孔。表面还要镀上一层釉浆,放置在屋里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