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三人下午去县衙拜见了周知县。
周知县见到李辰,半晌才反应过来。
三年不见,周知县苍老了许多,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中竟然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李辰失踪了近三年,把知县大人的一颗期待之心晾在一边,知县大人的心都凉了。
他板着脸怨了李辰半天。李辰等他发泄完幽怨,便拿出一件精致礼物作为赔礼道歉的心意,是一支包装精美的钢笔。
周知县哪里见过这东西,好奇心一起,暂时忘了对李辰的怨念。
“李秀才,这是何物啊?”
李辰细心地指点他打开包装,介绍道:“这是咱华夏国匠所制,名曰钢笔,是速写神器!”
周知县急忙按指点取出墨水,吸了些许,就着案桌上的黄纸写起字来。
果然笔走龙蛇,流畅无比,比毛笔写字要快出很多。
“真是独具匠心,神工鬼斧!李秀才,这东西很贵重吧?”
李辰笑道:“知县大人是进士出身,自然要宝剑配英雄,好笔配人杰!”
周知县哈哈大笑。“李秀才,你这话太夸张了,本知县怎能称人杰啊?”
李辰听到周知县左一个李秀才,右一个李秀才地叫着自己,就知道自己上次童子试已经成功被录取为秀才了。
他也没问这方面的问题,直接解释说自己的家乡华夏帝国离大圣帝国太远了,飘洋过海来一趟得花很长时间,上次回去还遇上了风暴,所以现在才重返真方县城。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个国家,周知县也不知道。听李辰这么一说,周知县也理解了他的苦衷。
他转到卧室,翻找半晌,拿出三年前的喜报,上面写着李辰童子试全县第一名!
“县里学政在近三年来办了两次班,可惜你都错过了,这两月要好好温习功课,本月底还有一次笔会,请了县城里的赵举人给你们上课,你可不能再错过了!”
李辰一一答应下来。
两人又谈起了诗文,津津有味。
成志好和肖兵却如坐针毡,只得悄悄溜到后院看盆栽。
晚上周知县留他们吃了饭,又送给李辰一大叠书籍,才打发他们回酒楼。
乡试要到省城去参加,参考的是全省各县的秀才,文采斐然的人才肯定不少。
李辰不敢大意,把周知县送他的书翻了翻,发现还是华夏古人咏诗作赋的水平要高出不少,便合上书本不再理会。不是一个档次,他怕看多了拉低了自己的欣赏水平。
在这边吃喝拉撒都需要银子,他们找到陈老板,转让了几包精盐,作为这些天的开销费用。
县城慢节奏的生活让人惬意和放松,李辰三人晚睡晚起,白天四处游玩,晚上点了好酒好菜吹牛打屁,仅在睡前练一个时辰的毛笔字。
他们发现大圣帝国的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比三年前更加崩坏了。
城楼上的士兵越来越多,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忧心忡忡,生怕诸侯间的战事会蔓延到这里。
不过,这不怪李辰三人的事,他们只是来做生意的,李辰参加童子试和乡试也只是想混个身份,为生意做大做强服务。
君又来酒楼是真方县城最好的酒楼,能在这里住宿用餐的非富即贵。
李辰发现,酒楼住进了好些学子。
胖掌柜告诉他,这些学子来自乡下或郊外,都是地主家的子弟,到县城聚在一起温习功课,取长补短,好在乡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里三钱银子一晚的房间,穷秀才可住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