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馆旁边是丹麦馆,两个展馆的距离和他们的国土距离也差不多。
丹麦馆名为“梦幻城市”,展馆外型恰似两个上下重叠而又倾斜的圆环,上层圆环的坡道上将放置若干辆各种用途的自行车供游客在馆内外免费使用。圆环中央是一个下沉式迷你海滨广场,游客可以到水中嬉戏,也可以在广场外围的草坪休息野餐,感受丹麦惬意的生活气息。据丹麦展区代理总代表介绍,丹麦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丹麦王国的童话故事。进入展馆,游客不仅能感受丹麦生活中典型的日常场景和设施,更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互动形式增进了各地游客对丹麦人民、生活、文化以及价值的了解,更引发了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对话和思索。
展馆就像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分“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娱乐”、“我们如何设想未来”三章,介绍丹麦人日常生活、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丹麦的象征、着名雕塑——“小美人鱼”放置于丹麦馆中央,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提倡环保出行的理念,丹麦馆为参观者准备了三四百辆自行车。参观者可以骑车,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十二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穿行于整栋建筑之内,细细体会“掠”过城市、环保出行、回归自然的快意。丹麦馆采用喷涂为白色的单体钢结构。白色幕墙赋予展馆以标志性的航海气质,体现丹麦悠久的航海传统。此外,具有散热特性的白色还将有助于保持展馆的凉爽。
观者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游乐场尽情玩耍,领略来自丹麦的有机食品的野餐体验,并且用足尖感受“来自丹麦港口的水”。虽然这水并非真正从丹麦运来,其水质状况却达到了与丹麦港口水质同样的标准。
说起这个,张耳最大的感慨是欧洲很多展馆的负责人都很年轻,相对的亚洲多数上台演讲的人都是中老年人。
丹麦馆的餐饮服务分为两部分,迎宾酒吧和屋顶咖啡馆。酒吧的设想是供应清淡冷食,屋顶咖啡馆的设想将包括各类精选午餐和晚餐,食物将放置于野餐篮中。展馆方面表示,在公共空间野餐也是一种独特而地道的丹麦式体验。
丹麦过来是瑞典,张耳已经不是第一次感慨这世博园排位置的人真是个人才,北欧三国也不用费心思,就按国土位置给排上就行了。
“可持续发展”、“创新”以及“交流”是瑞典馆的三个关键词,具体展示了瑞典面对挑战时采取的解决方案,展现瑞典提高城市环境水平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新技术环境下,加强交流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在瑞典展馆中,兴趣盎然地体验到瑞典的文化、社会精神、工程技术、传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精神。约1500平方米的展览区里,你可以和街头艺术家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或是一边嚼着瑞典肉丸子,一边观看马戏团表演,或是细细欣赏瑞典顶级摄影师的作品,耳畔是来自冰雪王国的圣歌。
着名童话人物“长袜子皮皮”作为展馆导游之一,带领参观者开始一段充满乐趣的创意之旅。
用于瑞典馆建设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采用了胶合木这种全新的技术。索德安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中,胶合木建筑帮助很多人逃过一劫,“我们知道去年中国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上海世博会上推广,帮助更多人。”同时,胶合木的防火性能也优于钢筋水泥,“根据一些测试,在同样的大火中,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半个小时就倒塌了,但胶合木建筑2个多小时也不会倒。”瑞典馆入口处的立方体使用木材的另一大原因是,为了向世界展示瑞典城市和森林的结合以及对林木的保护。而在展馆的展示方面,也同样投入了大量元素展示瑞典人对于森林的保护。在瑞典馆的4个立方体组成的十字形通道两旁,展馆的外墙将展示瑞典森林的图案。参观者在通道中行走,犹如穿梭在瑞典的大森林间。
展馆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共三层,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间。从高处鸟瞰,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呢?没错,是一面瑞典国旗!瑞典馆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十字形还有一个特殊内涵:如果说灰色方块代表城市,绿色方块代表自然,那么两个方块逐步靠近、重叠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十字形,这也是设计瑞典馆的一个创意来源———体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另一个创意“趴”在外墙上。瑞典馆外墙覆盖有带孔眼的钢板,这些钢板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块与块间留有一定距离,远远看去,仿佛一张城市地图。据了解,“地图”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原型。由于特殊钢板的阳光反射作用,并且与建筑实体间存在间隙,因此也降低了馆内制冷的能耗。
馆内设有咖啡馆和精品店,在展馆的三楼还设有vip区域以及餐厅。这才是最符合张耳对展馆的期待的。没有食物如何能留住人?溜达一圈走了的那种展馆除了相关学者,真的很难吸引参观者。
张耳买了个烤香肠边走边吃,味道真不错,也可能是因为他爱吃香肠。吃完又回去再买一根,小小过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