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香积寺之战的翻版,战斗异常惨烈,完全拼的是战斗意志。
最后明军凭借人多,准备精良,才击溃元军。
王保保再一次带着少数随从逃跑,明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与此同时,另一路明军在李文忠带领下,也攻克了上都开平。
是役斩杀北元精锐六万,这些都是王保保收拢的老兵,俘获人口、牲畜不计其数。
经此一战,元军元气大伤,短期内不能和明军再战,徐达挟大胜之余威,班师回朝。
沈儿峪之战的捷报传到应天,满朝文武尽是喜尽欢颜。
为了让全应天的老百姓都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感受这份汉唐才有的豪迈,朱标也适时的推出了他的宝贝--《应天时报》。
报纸可以引导一个国家的舆论方向,朱标这时候推出它,既是为了激发武将尚武的精神,也是为了为以后老朱整治吏治做准备。
前面说了,对于大明这种小农经济体制,发行日报是不现实的。
没有那么多新闻,也没有电报机,又没有那么多记者,莫说是日报,就是周报也做不到,只能是半月刊。
这是朱标的第一份报纸,朱标格外重视,排版,编辑、审校都是朱标亲自捉刀,半月刊也已经是极限了。
大明朝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这报纸更多是给男人们看的。
男人血气方刚,更喜欢征战沙场,扬我国威的故事。
所以在第一版,朱标在头版头条写的就是《王师沈儿峪大捷,王保保仓皇北逃》
在头版头条,最醒目的位置上,就是明军和元军大战的情景的素描:明军一个个趾高气扬,奋勇杀敌。
地上躺满了元军的尸体,剩下的元军一个个仓皇逃跑,脸上都是惊恐。
素描下面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明洪武三年六月,鞑子太尉齐王王保保南下,陛下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出塞。王师与鞑子在沈儿峪隔沟对峙,大战三天···
在把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英雄事迹,通过《时报》告诉给应天的千家万户。
这些天,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小孩子拿着报纸在街上吆喝:“卖报了,卖报了,大将军在沈儿峪大捷重创元军,王保保仓皇北逃。”
这报纸在大明可是个新鲜事物,听说大将军在漠北大捷,路过的行人,不管会不会读书写字,都忍不住驻足围观。
听说三个铜板就能买一份报纸,虽然说很贵,但还是禁不住诱惑买一份回家。
买回家之后,大家都被这种新生事物所震惊了。
因为自从五代时期失去燕云十六州,北宋时期有车良河惨案,檀渊之盟,靖康之耻,到最后的崖山之变。
汉人一直被北方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压着打,甚至都灭国了。
虽然后来出了朱皇帝,收复了旧山河,在打了不少胜仗,把元顺帝赶了出去。
这都是在汉地打的,汉人上一次体验塞外风景还是在白袍小将薛仁贵的时候。
为什么后世如此崇拜薛仁贵?
还不是因为他是汉人最后的荣耀,之后汉人政权一直被压着打,甚至都亡国了,可以说是受尽了耻辱。
所以只能在东征西讨的薛仁贵,这里找一丝丝存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