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
黑板上赫然写着“离高考倒计时:8 天”。
大部分同学都依着个人情况和需求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
调整状态、复习备考、模拟考试……
乾阳却觉得考前只需熟悉考场,了解位置、交通路线,确保考试当天能顺利抵达即可。
“真可惜啊,没能体验到考前紧张的情绪,感觉就算重来一次,人生还是会有遗憾。”
乾阳抽出画本,开始画画。
本想凭着记忆,画些老色批喜欢的女性内衣款式,但想想现在身处的环境还是算了。
“还是画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图吧。”
现在并非几十年后,就算把最终成品拿出来,也没有加工厂能做出来。
就像一些很精密的 r 角,现在这个时期能洗出这种角度的刀具还没出现。
先把粗糙版的设计图画出来,外观设计也可以先弄起来……
乾阳擅长手工绘画,他能徒手画出极圆的圆,极直的线。
与圆规和直尺相比,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别。
前世有位美术家曾这样评价乾阳的画:“毫无艺术价值,画成这样还不如直接拍照。”
拥有空间、数学逻辑推理天赋的乾阳,画出来的画确实没有灵魂。
他也承认,没有艺术价值,但却有工业价值。
在画画过程中,乾阳还发现了一项新能力。
他能按比例精准画出同比例,但不同大小的物件。
这种能力非常了不起,如果人类能把这种物件制作出来,无论怎么测量,都能保证同等比例,没有丝毫误差。
这将是一种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力量的既低调又狂妄的方式。
“又是重生带来的福利吗?”
“这是大脑的力量,可我却无法将它具现出来。”
“不过能大大减少我的研究时间。”
就像别人做出一个物件需要装上去才能确定效果,而乾阳只要知道数据,在大脑中就能推算出结果。
乾阳拥有一种在脑子里推演世界的能力,其实人人都有,只是乾阳更为“精准”。
平平常常,到了放学时刻。
确实,高考前夕,据说有七成学生都会失眠。
大家的神经都紧绷着,没人注意到乾阳画了些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1952 年,罗伯特从一个蝌蚪细胞中克隆出众多基因相同的蝌蚪,可它们在还没变成青蛙前就全死了。
1964 年,人类首次成功地从动物体细胞中培育出动物个体。
1996 年 7 月 5 日,一只 6 岁母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母羊——多利,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
2003 年,成功从野生甜菜中分离出带有无融合基因的单个染色体。
在动物克隆方面,成功克隆出一只比利牛斯野山羊,可这只山羊因肺部畸形出生几分钟后就死了。
2023 年用设备和试剂克隆出 20 头雄性里岔黑猪。
同年,又成功克隆出首只全流程化培育的克隆猫。
这只克隆猫的诞生证明在动物克隆领域已具备完整产业链。
克隆技术是高端设备制造、精密加工和化工等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乾阳很清楚,要是能解决这些高端设备问题,克隆技术能提前 20 年应用在医疗上。
没有硬件支持,基因崩溃简直就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要是乾阳不干预,到 2026 年才能解决基因崩溃问题。
但全世界也只有少部分人能享受到这种生物技术红利。
乾阳想加速这个进程,并成为那一小部分人。
“我还是读清华吧,记得清华的科学家多些。”
乾阳记得 2023 年的数据。
在顶尖科学家统计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有 391 位科学家入选,而清华大学有 592 位科学家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