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日,柏林
作为__主义领袖国家以及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首都,即便在物资管控时期,柏林依然保持着繁华与辉煌,幅绸、字报,张贴在大街小巷。
不久之前,最高人民委员会授意成立了人民武装力量委员会,取代国防部等领导战争时期的武装力量。
而武装委员会所面对的第一项内容便是“莫斯科”计划,在数个小时的战前审议中,所有参与“莫斯科”行动的陆海空高级将领都依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等待着最高委员会的命令—— 「战争的序幕已经被拉开,伟大的革命即将到来,只有完成这次行动,我们才能保护德国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行动的成败取决于陆军、空军和海军的素质,以及指战员的决心。」
「主要区域的制海权仍然会在英国海军手中,同志们,我们必须抱定最坚定的决心和最大无畏的勇气对待这场战争,顽固邪恶的帝国主义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
在稍早的一段时间里——
联合远征军司令部向内阁递交了报告,随后规模庞大的皇家海军舰队从设得兰群岛以及本土的多个港口起航。
数以千计的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舰、运输船出现在广阔无边的大海上,满载着数万英法联军接连通过了斯卡帕湾,随后是北海……
在英国的史塔西特工察觉到了情况,十分明确的判定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不久之后,从英国沿海波捉到的高频电波也证明了这件事。
英国人似乎没打算遮掩。
在获悉消息之后,武装委员会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将各项计划下发给参战部队。
潜艇部队是最先动起来的,他们需要紧随着英军行动,在基尔港的海军基地码头上,水兵们迎着赤红的夕阳,鱼贯进入潜艇,沉入深深的黑不见五指的海底,在斯堪的纳维亚的长夜中将敌人埋葬。 “状态良好,输油管压力稳定。”
“提高转速。”
“是!指战员同志!”
“主机定速,校对罗盘,前进三。”
车钟上的指针划到前进三,在轰鸣声中,两台1400匹马力六缸四冲程柴油机迸发出了强劲的动力,viib型潜艇驶离了码头或洞库,在身后留下了雪白的浪花。
残阳如血,而狼群早已准备好开启这嗜血的战争。
9月23日早晨,当秘书室将台尔曼的信递给左念微时,他才知道德国人已于昨日晚上行动了。
不得不说,德国人还是挺聪明的,将这种不太重要但又机密性相当高的情报主动透露给对方,这显然能够展现己方的坦诚。
德国人怎么行动左念微倒是不太关心,具体的战例战事,交给总参谋部的那些人就好了,左念微只需要最后的汇总与战争的结果。
现如今,各方都在为几个月后的东征做准备,这场战斗的难度远低于纸面对比,军方自然是不希望日本负隅顽抗的,但也不希望日本直接投降。 倒不是军队跟日本有仇,实际上,本位面绝大部分人对于甲午的定位仅仅是“藩邦作乱”,支持对日作战的大部分非专业人士也大多是抱着“朝贡圈”的上国思想,也往往带有一些国族主义。
军方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借日本之手实验一些新战术,未来国防军依然有可能与美国在太平洋上兵戎相见,提前做个预习还是很好的。
考虑到日本部分军队的素质还不错,日本列岛适合登陆的地区比较少,基本只有东京平原和九州岛南部两处,活动范围较小,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既然是登陆作战,在总参谋部参与分析时,左念微发现当今还没有两栖作战指挥舰这种东西。
因此,左念微立即下令改装一艘专用的两栖作战指挥舰,以最大化提升登陆时的作战效率。
历史上,这方面的先行者是英国人,早在大战之前,皇家海军就已经认为两栖作战行动应该由一艘大型战舰负责总指挥。
然而,他们也意识到这样兼职其实不太妥当:
首先,大型战舰地位重要,也是海战中的支柱,如果海面上出现敌情,那么这艘战舰是参与海战,还是继续指挥呢?
这显然很难抉择,不确定性太强。
再者,战舰的战情室空间有限,一般也只有十几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即便是大型战舰的战情室,也无法同时满足海战指挥和陆战指挥。 虽然两个职能并不会一同出现,但设备是要占位置的,尤其是两栖登陆战,实际上是非常吃设备的,而她们显然无法容纳足够多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