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在1948年提出。它描述了一个人对未来某种情境或行为的预期,如何通过影响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反应,使得这个预期最终成为现实。
核心定义: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一个错误的或未经验证的信念或预期,因其影响了行为而导致它最终变成现实。
工作机制:
1 形成预期:个体或群体对某个事件、行为或结果形成某种信念或预期。
2 改变行为:这种预期会影响自身行为或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3 预期实现:行为的变化引发的结果符合最初的预期,从而验证了预言的真实性。
经典案例:
1 教育领域(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一项着名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教师某些学生潜力很大(实际上是随机挑选的)。教师因此对这些学生投入更多关注,最终这些学生的学业表现的确得到了提升。
2 股市波动:
如果许多人相信某家公司股价会下跌,他们可能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真的下跌。
3 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认为某人不喜欢自己,他可能会避免与对方互动或表现出冷淡,从而引发对方的反感,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积极预期的强化:比如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人更容易采取努力行动,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行为改进:领导者对团队成员的高期望可能会激励成员提升表现。
负面影响:
消极预期的实现:比如对失败的过度担忧可能导致行为谨慎,从而增加失败的可能性(类似“破罐子破摔”效应)。
刻板印象的强化:对某一群体的偏见可能导致该群体行为趋于符合刻板印象。
现实意义:
1 教育启示: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的期望和反馈,以激励孩子。
2 组织管理:领导者应设定合理而积极的目标,避免过低或负面的预期。
3 自我提升:学会设定积极的信念,避免被消极预期限制。
自我实现的预言提醒我们,我们的信念不仅影响我们的行为,也能塑造现实本身,因此要谨慎对待自己的预期和他人的影响。
我的感觉就是首先你要对你的预言有信心,就是自己真的认为可以实现,只有自己认为是真的,你才会相信,也才会有后来的努力,自己都不相信了,怎么可能付出时间去实现。
所以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幼稚,只要相信理论上就可以实现。
我老婆34岁,我说你大专,不好找工作,不如对个研,例如,mba,mpa什么的业余的,她半信半疑,英语怎么办,经济学怎么办。
我说你想不想,她说想啊,但怎么实现。我说只要你想,我帮你。
然后我给她讲我的英语学习理念,不背单词学英语的原理,然后让她用一个很权威的英语学习软件,罗赛塔石碑,rosetta stone,三个月几百节课,把英语啃下来,后来英语考了69分。然后是经济学,我直接写了3本书,都是我小时候的故事和工作后的故事,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再加上人工智能软件的理论搜索,然后它考上了,复试我又和她说,你就往留守儿童上靠,因为你是乡村教师,然后老师提问她是否愿意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哈哈,当然学校是华南农业大学mpa,政府政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