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件大事,合成一件做。
连一直协助他的人都看不懂他。
他是主家,待大家又很好,看起来也不是乱来之人,大家能说什么呢?
只要有一口饱饭吃就能拼命的人,当然听话。
眨眼十一月中旬,第二场雪飘然而至。
比起第一场深秋的细雪,第二场雪大得多,下的时间也更长。
巴城属江南,冬天并不冷。
长安是秦岭以北,就冷多了。
那些工人倒都不嫌冷,连李之宜都很习惯地在雪中玩耍,袁天青却觉得冷了。
并非他不能忍受这寒冷。只是,明明有法子舒坦,何必受苦?
清晨,他出门时被冷风吹得一哆嗦,他知道时候到了。
于是他喊道:“福春。找几个人跟我去后面。”
找人很方便,有好些住进来,但因为下雪等原因没有上工的,叫几个很容易。
到了屋后,见着一个房间大小的深坑,深坑往前后两排房子各开了五条烟道,甚为奇特。建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干嘛的,现在总算用上了。
袁天青吩咐道:“往里放柴火。”
烧这个不用好柴,锯末树根都能往里塞。
王福春先看出门道,问:“少爷,您是想在这里点火吗?”
袁天青说:“弄好你就知道了。”
他卖了个关子,让人更糊涂。
五六个人一起干活,一刻钟便把深坑填满,接下来果然是要点火。
但点了火之后,袁天青又吩咐,“把这几个口子都封起来。只留中间的那个通风。”
这更让人糊涂了。
点了火,又封起来,这是要干嘛?
其实很简单,他不过是弄了个大号的煤炉:
里面的柴火相当于蜂窝煤,开的口子相当于通风口。通风口开的小,里面的火会闷烧,闷烧烧得很慢,于是这样的一坑柴,能烧一两个月。热量通过烟道传到火炕,消耗得差不多,再通过烟筒传出去。这样一来,前后十间房都会很暖和。
若是寻常人家,家里面弄个锅灶或煤炉,一边做饭一边取暖比较方便。茶山这边吃的是大锅饭,没有锅灶,也没有煤炉,统一取暖更方便。
而且这样做,烟雾是从地下过去,根本不进屋,安全有保障。
袁天青看十缕轻烟飘出,吩咐道:“福春,你安排几个人,每隔一个时辰就巡查一次。哪边有起火危险,哪边烟筒没烟,都要及时排查。”
王福春记在本本上,又问:“可是公子,小的还不明白,你这是在做什么?”
袁天青笑说:“火炕你们不知道?回房间待一会就清楚了。”
众人糊里糊涂地回去,嘀嘀咕咕地讨论。
有的说,“你们看这几家,都冒烟了。那边烧火,这边冒烟,很奇怪。”
有的说,“早听说公子会神仙法术,说不定是要炼丹。”
有的说,“公子说火炕,火炕又不是丹药。当然,老汉不是怀疑公子不是神仙,这是神仙法术,但神仙那个法术,也不全是炼丹的。”
有的说,“我觉得,这是聚天地灵气。”
……谈了一会,话题都被带歪了!
这些人有的住在旁边,有的住得比较远,不在这一个火炕范围内。
因为下雪各自回去,便有了不同的感受。在近处的,只觉得屋里越来越热。
一开始还以为是干了会活,身体自己发汗,后来往炕床上一坐,屁股都是热的。
他们才察觉不对。
他们急于分享此事,跑了出去,冷风卷着雪花冲进脖子,真冷啊。
他们兴奋地叫起来,“快来啊,快过来看,屋里好热啊。”
十个房间,有九个挤满了人。
房里房外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进来,就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温热,在里面待一会儿,浑身都会发汗,纷纷问,“这是怎么回事?”
王福春猜道:“是火炕,我们刚才点了火,公子之前说,这床不叫床,叫炕。你们想想,我们在那点了火,这烟从那个烟筒出来,一路上不得把火气带过来?所以,这床下面都是热的,这房间里也都是热的。”
此言很有道理,众人纷纷赞同。
有人却寻思着问,“管事,咱们点火的时候,不是留了个口子。那烟怎么不从那个口子出来,而绕道从这边出来?烟都是傻子么?”
王福春一下被问倒了,不想承认,笑说:“那烟说不定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