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宜说:“回父皇,除了房舍还没建好,大家还要住临时帐篷,别的都已安排妥当。袁天青虽然懒惰,但很聪明,他立下了规矩,别人只需照办,便能盈利。前段时间他卖了茶叶,换来18万张羊皮,又用这些羊皮,制成父皇穿着的马甲和戴着的手套。眼看就要冬季,这些成品必定畅销。卖出去,必有不小的收益。”
18万张羊皮,听起来很多,但在昌灵君眼中还不算大数目。能赚到钱之官吏,做得很好的皇家庄园,他手下也有不少,也不足为奇。
他先入为主地听了袁天青之言,认定此人不欲为国效力,故暂无意重用此人。
就算重用,也要先让他栽些跟头。
所以听到这些话,也不放心上。
他评价说:“他倒有些小聪明。”
李之宜听到称赞,笑说:“儿臣今日前来,其实是想问父皇,给宫里的分成应该怎么支付?是将货物卖出之后支付银子,还是用货物?”
昌灵君不给主意,说:“此事一开始就交给了皇后,你问她拿主意。”
李之宜很为难,“皇后娘娘那儿……?”
欲言又止的样子,饱藏心事。
昌灵君哪里不清楚其中内情,说道:“你是为了正事去找她,就算她不喜欢你,也不会为难你。她毕竟是皇后,你要敬她,不要怕她。但愿通过此事,能缓和一些后宫的气氛。小七,你身在局中,要懂事,别让朕为难。”
李之宜只有硬着头皮说,“是,儿臣遵旨。”
本想说说五千两银子的事,也没说成。
她又回去,加倍用心地准备了手套、马甲和茶叶。她给昌灵君看的是样品,所以只需随意拿两件,再准备好茶叶即可。
给皇后的却是人情,决不能马虎。
但即使这样的东西带过去,她也觉得不够雅观——她有预感,这次要挨骂。
但昌灵君明说了,她不能不去。
她特意选了午后去,这时候最容易犯困。
她很希望皇后正好困了,收了东西,拿了主意,就把她打发走。但也有可能,皇后因为发困,又被打扰而生气,对她发更大的脾气。
但事情跟她猜的完全不同。
她见了皇后,说了茶厂收益与分成,皇后一直没说话。等她说完了,皇后才淡淡地问:“小七,你去过皇上那边了?”
这句是明知故问,她早知道了。
李之宜回道:“去过了。”
皇后问道:“皇上喜欢吗?”
这也是明知故问,她早知道了。
李之宜说:“父皇喜欢喝茶。马甲和手套,父皇说暖和。”
皇后说:“暖和最好。皇上一直担心边境战事,最近提起士兵们的家属,皇上很担忧,因你能承担一二,他很高兴。此物既然暖和,便送些入宫,哀家会将它们转送到边境的将领手中。他们知道你的功劳,定会感恩。”
她其实怀疑,这些东西是花了重金置办的,只为收买人心。
因为她实在不能相信,有人能挥挥手,就赚到这么一大笔银子。18万只羊皮,就凭秋天摘的那点茶叶?说出来实在匪夷所思。
李之宜没想那么多,只是忐忑,说:“儿臣不敢,这只是给宫里的分成。”
皇后说:“不管怎样,士兵们能暖和些就是好事。皇上一直不喜欢你们这些孩子管大人的事,你能为皇上分忧,跟别人不同,哀家也很高兴。”
都是些不沾边的话,让人糊涂。
李之宜说:“儿臣不太懂。”
“不懂最好。”皇后叹说,“你只需记得,制茶赚钱只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人。那些百姓,都是保护国家的忠良之至亲,一定要善待。若有什么需要的,就来找哀家。外面的人乱嚼舌根,但你该明白,哀家是站你这边的。”
她很关心此事,因为把那些士兵家属送到茶厂,她下了懿旨。
因此事,她得士兵们爱戴。若是办砸了,她也受罪。她现在就怕李之宜故意办砸,让她脸上难堪,所以她今天的语气都很温和。
跟她相比,李之宜纯粹得多。
李之宜根本想不到那么多,说道:“都是为国,儿臣敢不尽心?”
皇后并不放心,但也说不了什么,便以午睡为借口,让她退了。
而李之宜在宫里兜了这么一大圈,按理说应有很多话可讲。但到了东郊,见了袁天青,那兜兜转转一大圈的经历,只化成一句话,“皇后说要货物。”
“好啊,那样更轻松一些。”
要货物,袁天青便准备货物。
18万只羊皮,加上剩下的2300多斤茶叶。
为开拓业务,留下七成作为扩张用,只取三成作为分成用。宫里占四成比例,算起来,能分到21600张羊皮,276斤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