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一整夜都陷在深深的恐惧不安中,在乾清宫中睡过多少回了,说过梦话吗?身份暴露了吗?
一整夜不曾合眼,也不敢合眼,朱允熥第二天早起的时候,两个眼圈黑黑的,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到文华殿时,已经迟了,朱桢和朱椿正埋头看奏折。
朱标十分不悦,问道:\"怎么这么迟?昨晚干啥去了?\"
朱允熥含糊应了一声,伸手往笔架上拿毛笔,不小心碰翻了砚台,手忙脚乱去扶砚台,又不小心打翻了茶杯,案上被弄得一片狼籍。
朱标长篇累牍地训斥:
\"心浮气躁都是涵养功夫不够,所以一举一动都露怯。似你这般,将来如何君临四海万邦。″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明日起,晨起读《孟子》三十页,以养浩然之气;晚间读《春秋》三十页,以养庄严之气。\"
\"好生记诵,我要查。凡不明白的地方,问六叔和十一叔,不可敷衍搪塞。记住没有?\"
朱允熥低眉顺眼挨批。
等朱标说完了,朱椿道:\"允熥还小,己经很出息了,大哥不必责得太严了。\"
朱标冷笑一声,\"哪里出息了,我怎么没看出来?还差得远呢!\"
朱标有资格说这个话。
朱允熥多次陪同朱标接见外国使臣,朱标那份天朝上国太子储君的气宇风度,简直绝了。
朝鲜、安南、暹罗的使臣都不敢抬眼看朱标。
跛子帖木儿的使臣和怀良的使臣极嚣张无礼,对着礼部官员大吵大闹,朱标只轻轻看了一眼,便立马消停了。
接见结束了,各国使臣无不交口称赞:\"这才是天下共主的样子。\"
朱元璋出身低微,虽然做了皇帝,但仍然脱不去江湖草莽气,刚愎自用,杀伐决断,刻薄雄猜;
朱标则不同,生下来就十分尊贵,自幼得天下名师调教,那份自信从容,宽厚仁慈,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文臣也好,武勋也好,在朱元璋面前当然服服帖帖,但不过是出于畏惧。
但朱标不同,他纯粹是以德服人。
论雄才大略,朱标远不如朱元璋。
论心机深沉,朱标远不如朱棣。
但朱标有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他是史上最稳皇太子,个人操守无懈可击,无论在朝在野都拥有完美的赞誉,不论文臣武勋还是藩王,朱标都可以毫无悬念地压服。
有朱标继位,国家可以平稳地交接,发展,转型;
没有朱标继位,国家绝对会陷入动荡。
而这,正是朱元璋最看重朱标的地方。
朱标又对朱允熥一番耳提面命,最后命他往乾清宫中送一份奏疏。
朱元璋接过奏折,笑问道:\"怎么,你爹又骂你啦?\"
\"没有。\"
\"脸上都堆满了,还说没有,骗谁呢?\"
朱允熥做贼心虚,头垂得低低的,根本不敢抬眼看。
朱元璋又笑道:\"你爹跟着那伙子穷秀才,学了一身酸腐之气,动不动就板着一张狗脸,义正辞严训人,连咱都受不了,别说是你了。\"
\"自古父子都是冤家,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无事常到爷爷这里来,少在你爹跟前晃荡,实在躲不开了,你就装傻,他念叨的没意思了,自然闭嘴了。记住没?\"
朱允熥:\"记住了!\"
朱元璋:\"来,给咱捏捏脖子,昨晚又落枕了。\"
朱允熥站到朱元璋身后,细心地揉捏,抬眼看见镜子中朱元璋的脸,神色与往常无异。
是我疑神疑鬼了吧?应该没露馅吧?如果露馅了,怎么会如此风平浪静?
在这儿睡觉时说梦话是难免的,可是也不一定说出了那要人命的话啊。
这样想着,朱允熥又心下大安,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伶俐,话也多了起来。
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冷不防突然冒出来一句: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说爷爷能活过七十岁吗?\"
朱允熥正说得带劲,脱口而出,\"爷爷能活七十一岁。\"
话一出口,就意识到又错了。心里懊悔到了极点,恨不能一巴掌将自己扇到墙里面去。
祸从口出!祸从口出!你踏马的是猪脑子啊?
镜子中,朱元璋狡黠地一笑,\"说说看,为什么是七十一,而不是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也不是六十九,七十?\"
正如朱标所言,心浮气躁就是涵养功夫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