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天气酷热。
隋玉拒绝了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基本都宅在隋家后宅,萧则出发去接手打理那块儿封地,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自从那天过后,好像萧则就不一样了一点,具体哪里不一样了,隋玉也说不上来,总之,应该是好的变化。
卫京那么大,流言蜚语每天都不带停的,萧则封爵的事很快就没了热度,被太子选妃的消息给压了下去。
隋玉在院里乘凉,边嗑着瓜子,边听着隔墙几个嘴巴利索的丫鬟婆子议论这件事。
百花宴后,皇后替太子选了两位侧妃。其中,一位是谢太师的孙女,才艺俱佳;另一位是何尚书家的小姐,在京中颇有美名。
两位侧妃出身清贵,但论家世地位大抵也就那样,显然,唯一一个正妃的位置才会是重头戏。
太子妃家里不是有爵位,就是有重臣,毕竟将来太子继位,太子妃就是名正言顺的后宫之主,没点硬实力撑腰的话,很难坐稳那个位置。
隋玉嚼着嘴里的东西,嗯,爵位和重臣她家都有,出生就在终点线上的感觉真爽。
当下京中热议的正妃人选只有一个,楚国公家的次女左言心。本来她姐姐身为嫡长女才是最合适的,可惜命薄,去年因病逝世了。
说起来,京中未出嫁的贵女,可以用“青黄不接”这个词来形容。
早年皇帝不满世家,打压了一批,流放了一批,抄杀了一批,所以很多世家小姐,要么香消玉殒,要么跌落云端。
再加上卫国本就有重男轻女、嫡脉为尊的陋习,这些年愣是没能新添几个门楣够高的适婚贵女,太子能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太多。
此种情形,也不怪乎从隋玉幼年时,皇后就想紧紧抓住这张牌了,因为只有她无论出身、年纪、样貌,样样都合适。
即使是左言心,她身为庶出,天生在讲究嫡庶有别的卫国,低了一头。
萧则临行前,曾反复叮嘱过隋玉多加小心。正妃一日不定,他就一日不敢放心。
隋玉知道他关心自己,很是受用,况且夏日酷暑难耐,她本就不想动,这下更是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摆烂了。
至于怎么报复太子给她下药的事,她还没想到头绪。毕竟他是太子,稍有不慎就会连累一大家子,如今她只能按兵不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隋玉在家摆烂,太子忙得脚不沾地。
两位侧妃人选既已拟定,礼部就迅速运转起来,有诸多流程要安排,这事要持续好几个月,太子要不时过问表示看重。
那两位小姐他都见过,在诸多女子中还算不错,就是有些怕他,不过这不重要,反正娶回去养在宅院里就行。
如今都七月了,皇帝带着后宫去别院避暑,政事交给太子和胤王,急重之事才送往别院处理。
胤王随性,尽管看起来对皇位并不觊觎,可皇帝对他如此放心,处处倚重,用他来制衡敲打皇后母子,却让太子不得不警惕。
种种压力叠加之下,太子颇为疲惫。
在见到左言心时,他内心也毫无波动,暗自惋惜这姑娘虽然生在国公府,模样气质却如此普通,稍有失望。尽管她穿着绫罗绸缎,满头珠翠,却像偷穿了别人的衣服似的。
左言心的姐姐很是有名,曾经被好事者誉为卫京第一美女,而且琴艺一绝,皇帝都亲口夸赞过。
可惜福薄,那时皇后刚和左家接触,商量嫁女之事,太子还没见到传闻中的第一美人,她就因病暴毙了。
姐姐如此光彩夺目,庶妹自然就被完全掩盖了。
如今看来,也是正常,毕竟她看起来真的很普通,论容貌,可能还比不上某些有姿色的宫女。
太子忽然明白,难怪皇后并不满意这个备选,而是让他去不择手段留下隋玉。
左言心已经习惯了,男人这种探究打量之后失望的眼神,行了礼,淡然退到一边。
今日谈的是她的婚事,却又与她无关。
他们谈笑风生,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