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的化繁为简,让事情变得通俗易懂。
蔡邕,贾诩听完后逐渐沉默下来。
察举制,诞生了世家,确立了他们的地位。
科举制,一点点压缩世家的地位。
求贤令如果是小小针对一下世家豪族,那这科举制的诞生,便是冲着世家命根子去的。
若真能成功,董曜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你们若是没有其他意见,便推行武举制度。”
董曜不容二人多想,当即说道。
他让二人来不是商议的,而是看看是否有漏洞。
“老夫没有意见。”
“诩也没有意见。”
蔡邕、贾诩二人回道。
他们一个是董曜的老丈人,而女儿又有了身孕,不支持女婿又能如何。
另一个则是死死被董曜绑住,想逃都逃不了。
而董曜重用寒门,招募六郡良家子,又是求贤令,已经是一只脚迈出去了,哪有再收回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干就完了。
三日后,董曜在军营内颁布新的制度,武举制。
此次武举采取两种模式,招纳不同的人才。
第一种,以武艺见长的人,主要用来冲锋陷阵。
第二种,便是统率型人才,兼指挥士卒作战,训练。
武举最先试用在虎贲军之内,这些人皆是六郡良家子出身,他们起点便比普通士卒高上许多。
冲锋陷阵的武将比武,统率人才进行沙盘演练。
由张辽亲自监督,给予演练的人评判。
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滥竽充数的人。
“主公,选拔完毕。”
首次武举完成,近卫来到大帐禀报道。
“统兵作战能力最强的是谁?”
“骑都尉赵通。”
最先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人,便是赵充国的后代,赵通。
董曜之前就对其十分欣赏,现在能从六郡良家子中杀出来,也算是没看走眼。
“赵通,我任命你为赵云副将。”
“多谢主公。”
赵通大喜,虽说官职没有提升,但这副将可不一般。
赵云,那是主公的左膀右臂,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虎贲军由谁统领?
第一把手当属主公,第二把手便是赵云。
他是副将,便是管理虎贲军的第三把手,这比给他任何官职还要好。
接下来便是任命武将了,此番能胜出的人实力都不弱。
赵云、黄忠、马超等人亲自作为最后一步的比武对象。
能在他们手中坚持到最后的,以一敌百不敢说,这实在是有些高了。
但以一抵十,在往上一些还是能达到的。
董曜拿出一些杂牌将军的称号,纷纷给这些人安上。
没过半个月,此次武举的消息便传遍洛阳周边。
这么多的人升官消息传出,武举这条升官的道路已经非常明了。
只是令文人没想到的是,只有武,为什么没有文。
许多人表示不忿,纷纷请求蔡邕前往董曜处,进行文人的文举。
董曜先施行武举,目的便是引起文人的不平衡,现在效果正是他想要的。
在蔡邕的几番请求下,文举改为科举,也随之开始进行。
与董曜近邻的曹操听说后这所谓的武举,科举,深吸一口气儿。
这似乎比求贤令还要靠谱,他是不是也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