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四代都有人位列三公之位,可以说是背景显赫、地位尊崇。他天资聪颖、机智过人,拥有远超常人的智慧和谋略。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袁术也并非完美无缺之人。由于长期处于权贵阶层之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使得他逐渐变得目空一切,自视甚高,认为普天之下再没有比他更聪慧的人。
简而言之,袁术虽然才智超群,但其所处的生存环境却最终摧毁了这样一个天才人物。
近来,袁术在成功夺取徐州南部地区之后,隐约察觉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原来,在此前与敌交战时,他险些遭遇王大虎率领军队发动的突袭而丧命。
关键时刻,竟是那几位平日里被他轻视不屑的部将挺身而出,抵挡住了敌人凶猛的攻势,方才保得他周全。
经此一役后,袁术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轻敌险些酿成大祸。痛定思痛之际,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摒弃这个致命的弱点。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绝顶,如果不能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那么终将走向失败的深渊。
于是乎,袁术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并努力寻求改变之道……
袁术近来一改往日骄奢放纵的做派,开始广纳贤才、招募将士,其势力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起来。
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袁术心中逐渐燃起了掌控徐州的欲望之火。他盘算着只要能顺利夺取徐州,便可进一步挥师北上攻占青州,继而与袁绍一决高下。
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天下人自然会明白究竟谁才是袁氏家族中的头号人物!
每每想到此处,袁术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得意忘形的笑容。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从美梦中回过神来,随即提笔给某人写了一封密信,并下令再调拨三万精兵前往徐州增援。
如此一来,袁术已在徐州投入整整十万大军!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无疑使他成为了角逐徐州统治权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
河北大地,邺城高耸入云。
袁绍端坐在自己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宝座之上,神情凝重地凝视着手中的信件。这封信乃是他最为钟爱的儿子袁尚所寄来的,其中报告了一个重要消息:在徐州北部地区,竟有一支神秘的军队悄然出现!
袁绍心中暗自思忖,这支军队究竟从何而来?目的又是什么呢?
正当袁绍陷入沉思之际,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信中的另一行字上——袁尚请求增援兵力!面对如此请求,袁绍不禁犹豫起来。
要知道,近来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事正酣,对方已呈节节败退之势,胜利在望。
然而,此时若分兵前往徐州,是否会影响当前战局呢?
若是能够顺利攻下徐州倒也罢了,但万一事与愿违,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袁绍眉头紧锁,心中犹如乱麻一般。他深知此次决策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权衡利弊,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
一个人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时,袁绍便立刻召集了两位他最为信赖之人前来共同商议此事。
没过多久,这两人就来到屋内。
其中一人名叫许攸,此人从袁绍还身处洛阳——那时候还是天下之中心的时候起,就一直追随着袁绍,可以说是跟随其多年的忠实老臣;
而另一人则是田丰,自从袁绍踏入河北之地以后,曾数次依靠田丰为其出谋划策,因此袁绍对他也是十分信任有加。
尤其是经历过界桥之战后,袁绍更是将田丰视作自己的心腹智囊一般看待。
看到两人走进营帐内,袁绍略微抬了抬头,简单地向他们讲述了一下袁尚目前的状况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
许攸心领神会,立刻猜出了袁绍心中所想,他主动请缨道:“主公请放心,属下愿率领五万精兵与三公子会合,必能一举攻克徐州!”
“主公万万不可啊!”田丰连忙劝阻道,“如今河北局势尚未稳定,此时分兵实乃下下之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