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闪一般发生在恒星的红巨星阶段,是非常短暂的失控热核聚变现象。
鲁坦726-6近1个月高达3次的氦闪频次引起了刘翰洋的怀疑,经过对该恒星的光谱分析,他发现它并未演化到红巨星阶段。
如此高频次的氦闪现象一定存在着人为的因素,但这个“人”并非地球人。
结合该星域频繁出没的泰伯星人舰队,刘翰洋猜测,他们一定攫取了鲁坦726-6大量的能量从而引发了该恒星剧烈的氦闪现象。
但猜测终究是主观上的推论,并不能形成事实。
经过对火淼”号和“希力”号向太空释放的那两队探测器集群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比对,刘翰洋又有了重大发现。
一部分探测器最近抵达了距离鲁坦726-6约05光年的星域,它们探测到了氦闪发生时的详细数据。
如果只分析数据,只能对三次氦闪发生时的强度、亮度、辐射值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比对,似乎并不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但眼尖的刘翰洋却发现了数值以外的不同。元宝小说
抛开三次氦闪的所有数据,他发现,每次氦闪发生的时间间隔都为7个地球日,对于一颗恒星来说,如此精确的氦闪间隔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恒星能量的蓄积和爆发是不确定的,否则,氦闪也不能称之为非常短暂的失控热核聚变现象。
一个“失控”,足以说明一切。
氦闪一定是偶发的。
经过对氦闪发生时间的进一步分析,刘翰洋发现,三次氦闪发生的时间间隔均相同且精确到了微秒级,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秒。
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如果一定要用巧合来解释,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某个未知文明或泰伯星人攫取了恒星鲁坦726-6的能量从而造成了氦闪的发生。
宇宙间处于二级以上的文明,攫取沿途恒星能量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通常是为了补充星际舰船的能量或利用其启动运转某个大型星际设备。
回想起曾经在菲达星那数以万计的六面塔燃烧后所产生的光柱以及形成的巨型图案,继而形成一个时空之门传送了数艘泰伯星人的星际战舰的事实,刘翰洋断定,巨型图案只是一个预警系统,其背后的能量加持一定来自于菲达星的母星---巴纳德星。
也就是说这个表面上看似是预警系统的设备攫取了恒星巴纳德星的大量能量,然后加载到了时空之门上,从而传送了数艘星舰。
最为明显和直接的证据就是星舰传输时所产生的强烈的瞬时光照和辐射,其与氦闪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还有,区区几艘星舰其所补充的能量,不足以使恒星巴纳德星发生强度极高的瞬时光照和辐射,唯一的解释就是泰伯星人攫取了该恒星的能量,启动和运转了时空之门。
以上推论也与最终的结果相吻合,即六艘泰伯星人的星际战舰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在了菲达星的轨道上。
结合以上事实,刘翰洋最终断定恒星鲁坦726-6附近存在着一个时空之门。
指挥中心内陷入了寂静之中,刘翰洋的目光也从舷窗外收了回来,目光落到了斯内特和宫泽的身上,两人静静地凝望着他,若有所思…
“即使你的推测正确无误,即使鲁坦726-6附近真的有一个时空之门,但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宫泽问道。
刘翰洋刚想回答,宫泽又说话了,他的语气带着嘲讽的味道:“难道要动用我们最后的这三艘星舰去夺取泰伯星人的时空之门吗?”
“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也许这就是最后的契机,时空之门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地球。”刘翰洋针锋相对。
“回到地球?可能我们刚一露头就会被泰伯星人打掉!”
“难道你甘愿在这暴虐的星云里待上一辈子吗?”
两人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斯内特强行喝止了争吵。
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泰伯星人真的掌握了时空之门的传送技术,那他们在侵略地球时为什么不用?反而耗时耗力、跨越茫茫星际才最终到达地球?
刘翰洋给出的解释是,泰伯星人的时空传输技术并不成熟,要么一次无法完成一个大型舰队的传输量,要么没有超量的能量支持时空之门的传输要求。
斯内特接受了刘翰洋的解释。
他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三次氦闪的背后是三次时空传输,那么足以证明,传输是分批次的,泰伯星人并没有真正解决传输时的数量问题。
至此,斯内特更加坚定地支持刘翰洋的推测,结合远航舰队的这三艘星舰并没有被泰伯星人发现的事实,他抛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泰伯星人正在有序地撤离。
乍一看,斯内特的结论似乎有点异想天开和一厢情愿,可如果进行逆向推理,他的观点也许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