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老夫回去秉明陛下,定要有人为琼妃陪葬。”
言罢,气势汹汹领着一众宫人离开了。
再说伊舒冉的魂魄飘飘荡荡来到半空,见一位婆婆手持锡杖端立在一朵彩云之上,身后站立着两位服侍的童女。
婆婆身穿五彩八卦仙衣,慈眉善目,混身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你是谁?为何要拦住本姑娘的去路?”
“我乃慈姑山慈姑圣母,乖徒儿,怎么连师尊都不认得了?”
伊舒冉心里直纳闷,绞尽脑汁也记不得自己曾几何时拜过师尊?更别说还是一位仙师。
遂茫然的摇了摇头道:“婆婆莫要取笑小女,如今我已离开尘世,正茫然不知要去往何处安身?”
婆婆也不言语,突然间举起手里的锡杖向伊舒冉拦腰一扫,伊舒冉一惊,飞身跃了起来。
婆婆一反手,第二杖搂头盖脸拍了下来,伊舒冉把头一偏,也躲了过去。
刚要问话,婆婆第三杖已到胸前,伊舒冉身子向后一仰,锡杖带着一阵罡风贴着肚皮横扫过去。
伊舒冉惊出一身冷汗,见婆婆不依不饶,干脆抽出凤翾剑与其战在一处。
随着剑速加快,千万朵洁白晶莹的雪莲花在空中绽放,无一不是借得一丝冰魄,半缕梅魂。
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伊舒冉的肩上、头上及颀长的粉颈上。
她忽然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仿佛自己身处一个久远的幽梦里。
也是一个漫天飞絮的日子,她与师尊在慈姑山之巅挥剑比武,眼前的婆婆依稀就是那个人。
忽然,耳听得婆婆断喝一声道:“冉儿”,伊舒冉闻言,猛的一机灵,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瞬间记起了所有的事情。
原来伊舒冉真是慈姑圣母的徒弟慈冉,一次陪圣母去往昆仑山参加王母的品仙大会。
路过瑶池时,见荷叶上趴着一只小白龟灵动可爱,便顺手带回了慈姑山。
每日里与小白龟说话聊天,甚至唱歌给她听。
每当这个时候,小白龟便会摇晃着小脑袋,眯起圆圆的眼睛,尽情享受着她曼妙的歌声。
品仙会结束后,王母带着一些吃的来瑶池喂养白龟,可任她怎么呼唤,白龟都不见踪影。
王母忙唤来负责看管瑶池的二位仙童询问原因,一个仙童道:
“启禀王母,品仙大会人手不够,我二人被临时调往漪澜殿当差,不曾守在这里。”
西王母闻听,急得直跺脚,指着仙童道:“当初我把小白龟托付与你二人时怎么说的,难道都忘记了不成?
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出现任何差池。如今白龟去向不明,你二人该当何罪?”
另一个仙童见状,道:“王母息怒,我二人擅离职守,理当受罚。
不过奴婢回来时,曾见慈姑圣母的弟子慈冉在瑶池戏水,见了奴婢躲躲闪闪,小白龟或许被她带走了也未可知。”
王母闻听,想了想或许有何种可能。她曾听师姐慈姑说过,这个慈冉生性顽皮好动,对啥都感兴趣。
想到此,便没再过多责备两位仙童,折身返回了大殿。
不料还没到殿门口,侍女遂急匆匆迎了上来道:
“启禀王母,羲皇派人传来钧令,命小白龟于三日后戌时转世投胎,不得延误。”
王母闻听,顿时心急如焚:“这下糟了,速速陪我走趟慈姑山。”
再说慈姑圣母这边,刚得了一件宝物,正在观赏把玩,忽听侍女来报西王母大驾光临,忙起身迎接。
“师妹,分别不过数日,天庭政务素来繁忙,今日如何有空来我这慈姑山?”
西王母也不睬她,兀自板着面孔问道:“你那宝贝徒弟慈冉可在?速速将她唤来,师妹有话要问。”
“你找冉儿作甚?要说我也有几日没见这丫头儿了。”
言罢,吩咐侍女去将慈冉寻来。功夫不大,慈冉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一见西王母,赶忙别过脸去。
对着慈姑圣母道:“师尊,何事召唤弟子?”
未及圣母开口,西王母单刀直入的问:“慈冉,我来问你,瑶池里的白龟是不你给捉走了?现在何处?”
慈冉伸下舌头,心想:“这下完了,偷捉白龟的事被师叔发现了。”
口里怯生生的回道:“是,不过……不过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
西王母闻听,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讲清楚,怎么个不见法?”
慈冉偷偷打量一眼西王母,见她怒气匆匆,手里摆弄着衣角悄声言道:
“前日,我带小白龟下山玩耍,正好赶上大雨,弟子着急往回跑,小白龟不知何时从怀里掉出去了。
遍寻来去的路上,也没发现它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