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在偶然间瞥了一眼放在一旁的长生经,但并未立刻投入修炼以验证自己的修仙资质。
相反,他决定继续深入研读吴道人的心得笔记,直至最后一页。尽管长生经近在咫尺,他仍选择暂时将其搁置一旁。
这并不是因为长生经有什么烫手之处,也不是刘在打算放弃修仙的念头。
实际上,吴道人在笔记中明确指出,修炼长生经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才能取得初步成效。
刘在内心充满了对修仙成果的热切期待,但同时也夹杂着对未知的深深恐惧。
他渴望能够拥有灵根,成为真正的修仙者,从而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
然而,他也害怕自己最终发现并无灵根,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如同一个无法享受美色的阉人,只能徒增烦恼和失望。
刘在绕过长生经,弯腰捡起地上那个小巧的香炉,细心地观察起来。
他将香炉贴近眼前,竭力辨别上面的纹路,无奈学识和见识有限,他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奥秘。
吴道人在他的心得笔记中提到,这个小香炉是他早年游历时不经意间发现的,他曾以为这是一件难得的珍宝。然而,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弄清楚这个小香炉的真正用途。
吴道人曾遍访幽国各地的道观,向无数道长请教,但他们都像他一样,从未见过与小香炉相似之物。由于没有可以参考的炉器,吴道人只能自己摸索。
他坚信,这个小香炉古朴而精致,必然有其独特的用途。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吴道人首先发现,使用这个小香炉燃烧的灵香所释放出的灵气,与普通香炉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因此,他推断出小香炉在释放灵气方面并没有特殊之处。
吴道人还认为,这个香炉的年代久远,绝非当代工艺所能铸造。
在宗门内,吴道人深入查阅了大量资料,惊讶地发现香炉上雕刻的三个灵植——招摇草、魂灵花和百钱树,竟然都源自上古时期。
这些灵植的描述与书中记载颇为相似,但缺乏直观的图画,只有文字描述作为参考。
传说中的招摇草,生长在灵域与鬼域的界河两岸,随风摇曳,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其散发出的浓郁草药香,成为抵达灵鬼界河的标志。
而魂灵花,则生长在鬼域之中,花瓣鲜红如血,却不带有丝毫血腥气息,它的清香让人闻之一口,仿佛灵魂都得到了净化。
至于百钱树,它生长在灵域之地,金黄灿烂,随风发出悦耳的声音,据说听其声音能令人耳聪目明,而食其树叶则能延长百年寿命。
这三种灵植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吸收灵气,并将其转化为依附者身上的灵力。这令吴道人坚信这个小香炉是一件上古之宝,或者至少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古器。
然而,当他尝试滴血认主时,却发现香炉对他的血液产生了排斥。更令他困惑的是,他无法通过神识探查香炉内部的特殊之处。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吴道人仍然未能揭开香炉的真正用途。
最终,他只能将小香炉作为一件珍贵的观赏品带在身边,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揭开其背后的奥秘。
放下香炉,刘在的注意力转向了眼前的潭水。
他在吴道人的笔记中读到:“自从宗门覆灭后,我四处漂泊,无处安身。一日,我偶然间来到此地,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有不弱的灵气浮动。经过一番仔细寻找,我终于发现了这口隐藏在山洞中的灵眼之泉。”
“这里浓郁的灵气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修炼场所,总比在外四处漂泊、躲躲藏藏要好得多。”吴道人写道,“尽管这里的灵气比宗门核心区域要逊色一些,但我已经无法回到宗门。”
因此,吴道人在无奈之中,决定在这地下建造了一处洞府,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地。
刘在了解到,灵眼之泉不仅有助于修士修炼、提升修炼进度,而且对凡人也有止饿和疗伤的神奇效果。
明白了自己身体恢复的缘由后,刘在原本打算进行的探索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必要了。
接下来,刘在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测试自己的灵根,以了解自身的修炼潜力;二是寻找出口,寻找离开这个地下洞府的方法。
他重新拿起那本《长生经》,盘腿坐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研读起来。当他熟记了第一层的修炼功法后,便闭上了双眼,开始按照经文所述的方法进行修炼。
……
这一日,卸完货物的暮雨和暮风再次来到了前交会寻找刘在。
他们在洞口处意外地看到了进来的几人,不禁有些吃惊。
当他们看清来人是蔡副都尉和他的手下暮云等人时,更加感到疑惑,不明白蔡副都尉为何会亲自来到前线。
蔡副都尉对随行人员吩咐道:“你们在此等候,若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尽管买来。我有要事需进里屋处理。”
暮云早就看到了暮雨和暮风,待蔡副都尉离开后,他立刻兴奋地朝二人跑了过来。
“小云,好久不见,你过得怎么样?怎么突然来到前线了?”暮雨见到暮云,满脸关心地问道。
暮风也笑着说:“小云,你看起来开朗了很多啊!”
“我过得还不错,雨哥、风哥,你们怎么也在这里啊?我记得你们是被分配到勤运司的啊?”暮云多日未见亲人,此刻显得非常开心。
暮雨解释道:“我们今天是来为前线运送物资的,顺便看看有没有需要购买的物品。其实,我们最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在哥的消息。”
“在哥怎么了?他不在前线临时点吗?是不是去战事前线了?”暮云有些担忧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