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
“吱呀。”用完了午膳的徐贞观迈步走回处理政务的场所,站在窗边,纤细白皙的双手将一扇窗子推开。
呜——
寒风扑在女帝脸上,微微吹乱了她的发丝,徐贞观睫毛颤抖,眸子眯了眯,澄澈如婴孩的瞳孔倒映出窗外飘飘洋洋,如柳絮纷落的大雪。
有些走神。
她犹自记得,玄门政变的那一日,也是一个隆冬的雪天。
彼时喊杀声填满了皇城的每一处角落,刀光剑影掠过,皆有一蓬蓬猩红的鲜血溅落在午门宽敞的广场上。
血洒下一层,天空的皑皑白雪便覆上一层,如此反复几次,血水与雪水融合在一起,几乎将天空映出红色。
如今行将到达第三个年头,看得见的刀光不见,但看不见的刀光却从未断绝。
“呼…”
寒风卷起一片雪花,打着旋飘入窗口,给女帝抬起的右手掌心接住,呼吸间融化为一滴水。
徐贞观抿了抿嘴唇,少许的困意消散,她没有关窗子,就这样转身,迈步走到书桌旁,端正地坐下。
一手执笔,一手从桌上堆成一叠的,从修文馆中送来的,需要她亲自过目的奏折最上层,摘下一份。
展开,女帝眉梢扬起。
这是南方漕运总督送来的奏折,请求朝廷尽快委派新的地方官员,填补空缺。
伴随“新政”的推行,这几个月来,对原本冗余的官场整肃的行动,也在轰轰烈烈进行着。
当初赵都安提出的考核吏治的法子,已初步草拟,于建成道实施,不出预料的,一批官员被裁撤。
倒下一批,便亟需新的人手填补,这本来是吏部李彦辅的职责,如今通过“新内阁”,已重新抓回女帝手中。
“一代新人换旧人。”
女帝怔怔出神,心思却早已飘到了宫外,忧心曹国公的最终抉择。
她大费周章,布下这样的一个局面,为的终归还是最小代价拿回拒北城的兵权。
若曹茂咬死不配合,与她硬拼,哪怕最后能拿回兵权,也势必要付出不少代价。
走神了不知多久。
“陛下,”门外传来女官的声音,“赵大人求见。”
仿佛从梦中被惊醒,徐贞观猛地站起身,急切地说:
“请进来!”
“是。”女官应声离开。
徐贞观却已坐不住,快步往外走,青丝朝着身后飘舞,等她倚在门口,视线隔着飞雪朝远处望去。
片刻后,一道撑着油纸伞,披着红色斗篷的挺拔身影,迈步行来。
积雪覆满了伞面,点点落在披风上,少许沾在赵都安头顶乌黑的发冠上。
他走过庭院,在身后留下一串的脚印,附近的女官、太监懂事地纷纷退开。
“赵卿…如何?”
徐贞观语气凝重地盯着他,黑亮的眸子中透着一丝悬而未决的不安。
赵都安迈步入回廊,双手将油纸伞合拢,伞尖朝下,旋转伞柄之际,积雪簌簌落下。
旋即望向女帝,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嘴角缓缓上扬,双手将袖中的折子呈上:
“禀陛下,臣等不负所托,安国公曹茂上书请辞,愿移交兵权。北地边军,已成陛下囊中之物。”
尘埃落定!
成了!
伴随赵都安这句话吐出,徐贞观心口悬着的大石终于骤然落地。
她有了片刻的恍惚,而后,嘴角上扬,似乎想大笑,但又碍于赵都安在场,便硬憋着,种种细微表情,极为精彩。
赵都安眨眨眼,认真道:“憋着伤身,要不臣先给陛下笑一个?”
“噗嗤!”
毫无预兆地给他一句逗闷子突袭,徐贞观终于破防,维持不住皇帝的端庄姿态,露出了不加掩饰的,开心的笑容。
没人知道,这几日她心中积攒了多大的压力,涉及一地边军,与朝堂斗争又不同。
此刻,得知大事已成,女帝只觉肩膀一松,生出难言的畅快。
赵都安看的有趣,眨眨眼,揶揄道:
“陛下就这样与臣站在门口说话么?”
女帝这才从喜悦中醒来,风情万种地瞪了他一眼,劈手夺过那张请辞的奏折,转身朝书房走进去。
喜滋滋地翻看起来——活像是个拿到新年礼物的少女。
等赵都安也进屋,摘下斗篷,君臣二人落座,女帝自然地询问起细节。
赵都安便将整个经过,全数讲述了一番,还不忘给其余人邀功:
“此番能一举奠定胜局,除却陛下的英明领导,袁公把控大局,汤国公也出力不小。”
徐贞观难掩好奇道:
“此前袁公向朕透露,他拉你一起参与此事,说的并不详细,现在可以说了吧,你究竟如何让汤国公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