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宫大内,奇案纷呈。
晋孝武帝司马曜即被张贵人因妒杀死,皇太子司马德宗即位,是为晋安帝。谥号其父为孝武皇帝,庙号烈宗,与孝武定皇后王法慧共葬于隆平陵。
史说晋安帝天生智力残疾,甚于晋惠帝司马衷,自然也不会追究父皇之死。
画外音:后有史家怀疑孝武帝酒后戏言,而被张贵人所弑之说不实,乃系真凶所散布谣言,但被宫人弑杀应属无疑。从而暗示孝武帝之死,极可能是司马道子父子一手策划。
时有南郡公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乃大司马桓温之子,自负才能,常以雄豪自处,朝廷因其父之故见疑而不重用,年二十三岁,始拜洗马末职。
尝往拜访琅琊王司马道子,值其酣醉,对桓玄喝道:你父晚年欲作逆贼,究系为何?
桓玄伏地流汗不起,谢罪辞出,自此,切齿痛恨司马道子,每欲除之。其后出补义兴太守,自谓郁郁不得己志,每临其父桓温灵牌长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于是弃官而去,归于封国南郡,待时而起。
桓玄辞官归国,居住南郡治所江陵,复遭荆州刺史王忱处处压制。
王忱病死,殷仲堪继任荆州,对桓玄十分敬惮,不敢等闲视之。欲借桓氏家族威望独霸荆州,因而折节与桓玄深交。而桓玄打算借助其军力以谋大业,亦自取悦于殷仲堪。
二人自此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晋安帝隆安元年。尚书仆射王国宝、建威将军王绪乱政,倚仗会稽王司马道子势力,图谋削弱各方镇。
桓玄遂劝殷仲堪道:王国宝乱政,此其豪杰勤王、建立不世奇功之时,明主岂有意乎?
殷仲堪:有道是单丝不成线,只恐我单凭荆州,力不能及。
桓玄不慌不忙,自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置于案上:王恭举其青、兖二州之力,复加使君荆襄七郡,尚不足以讨伐王国宝乎?
殷仲堪拆书视之,见果是青兖二州刺史亲笔,请桓玄劝说自己,共讨乱臣二王者。
桓玄:今王恭已决定起兵,其事朝廷皆知。使君便推王恭为盟主,附骥其后,不亦可乎?成则同享富贵,败亦不过胁从,进退自如。
殷仲堪心意乃决,于是发檄天下,起兵响应王恭。
朝廷闻报大为畏惧,为息三州之乱,故杀王国宝、王绪,以谢天下。王恭本无大志,既出胸中之气,于是罢兵。
叛乱平息之后,司马道子虽谓有惊无险,但亦因忧虑王恭及殷仲堪南北联手威胁朝廷,乃引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为心腹,把揽兵权,以制衡各镇诸侯。
隆安二年,桓玄见殷仲堪非为行大事者,乃欲出仕自为,遂上书天子,请求朝廷诏准自己出任广州刺史。
奏疏入朝,适逢司马道子亦不欲其继续盘踞荆州,于是令其总督交、广二州军事,封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桓玄虽受任命,却不不肯南下就职,留于荆州继续观望。
其后未久,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建议,复又削夺豫州刺史庾楷防地。
庾楷大怒,遂劝王恭再度举兵。王恭遂复联结桓玄、殷仲堪,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王恭自为盟主。
殷仲堪谓王恭此番必定成功,于是分兵五千给桓玄,使随前锋南郡相杨佺期顺江南下。
杨、桓二人到湓口,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被桓玄派兵追获。及后庾楷败于司马尚之,前来投奔桓玄,桓玄即于白石大败朝廷军。
及后北府兵将领刘牢之倒戈相向,王恭因而败死;桓玄与杨佺期进至石头,迫使司马元显回防京师,并命丹阳尹王恺守石头城。
刘牢之率北府军入援京师,桓玄与杨佺期畏惧,撤回荆洲,由此与朝廷军对峙。
司马道子对刘牢之道:不如利诱桓玄和杨佺期,令二人倒戈攻击殷仲堪,则其盟自散。
于是诏命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而贬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大怒,命桓玄、杨佺期率兵进攻建康。
桓玄、杨佺期不从,决定接受朝廷任命。于是殷仲堪大惧,开始撤军。杨佺期部将刘系先行撤退,桓玄遂狼狈西退,直至浔阳追上殷仲堪。
殷仲堪既失荆州刺史,需倚桓玄为援,桓玄亦要借助殷仲堪兵力,故此再次据势相结。因桓玄家世声望,殷仲堪与杨佺期共推其为盟主,遂相约皆不受朝命。
司马道子见此大为恐惧,唯有下诏安抚,并命殷仲堪复任荆州刺史,请求和解。众人于是受命,各自引军返回驻地。
征虏将军胡藩谓殷仲堪道:某观桓玄反复无常,将军崇待太过,此非长久之计也。
殷仲堪不听其劝。胡藩知其必败,因内弟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功曹,便劝内弟道:今殷使君倒持戈矛,以柄授人,迟早必受其祸;弟不早去,悔无及矣!
罗企生深以为然,遂向殷仲堪辞职,与姐丈胡藩同还江东。
由此晋朝诸侯各怀异志,均有反叛朝廷,扳倒司马道子父子之心,司马道子犹然不知。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再说后燕。
燕帝慕容垂驾坐中山,见丁零等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心中不胜悲怆;乃召慕容农为侍中、司隶校尉,以高阳王慕容隆为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幽州牧。
又令建留台于龙城,以慕容隆录留台尚书事。以护军将军平幼为征北长史,散骑常侍封孚为司马,并兼留台尚书。
此时鲜卑贺兰部贺讷、贺染干兄弟为争本部之众而生内乱,后燕主慕容垂及匈奴铁弗部刘卫辰皆欲染指,极力与北魏代国争夺对贺兰部控制权。
太元十五年,刘卫辰派军攻打贺兰部,被代主拓跋珪出兵击退,迁母舅贺讷及其部众于代国东境,与后燕毗邻。
慕容垂乘机对贺讷软硬兼施,诱逼其叛代降燕,许封其为归善王。
贺讷因自己本为鲜卑同族,意欲从之。
贺讷弟贺染干闻讯,嫉其兄飞黄腾达,欲谋攻杀,取而代之。太元十六年正月,贺染干与贺讷举兵相攻。
拓跋珪闻说二舅内讧,不胜之怒,遂请后燕主起兵讨伐之。
后燕主慕容垂遂遣镇北将军兰汗率兵,大破贺染干于牛都。六月,慕容垂又遣赵王慕容麟率军攻击贺讷,生擒贺讷于赤城,降其部众数万。
慕容垂命释放贺讷,还其部众,使其复归于牛川原地,而徙贺染干及其部众于中山。
二部虽然解纷,但由此不和。
燕建兴七年,春三月。燕主起兵五万,往击翟魏国主翟钊,伐其不臣之罪。翟钊大惊,自率军一万前来抵敌,又遣使求救于西燕主慕容永。
慕容永得书,问计于群臣。
尚书郎鲍遵出班奏道:今其两国以兵相持,我不可与解,宜使二寇相争。我乘其蔽,此卞庄子刺虎之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