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将军妙计,神鬼难测!
安排妥当,诸将依计而去。
来日午时,石虎引兵而至。众兵饥饿已久,陡见江边皆是粮船,又见有粮堆于船上,如何不抢?于是弃了兵器,上船来搬粮,石虎不能禁止。
忽听一声炮响,舱中与岸上伏兵齐发,两面夹攻。
石虎军措手不及,当时被吴军杀死大半,残军北逃百余里,直奔回大营。
石勒闻说兵败,便知晋军必然随后追至,反而回兵列阵待敌。
纪瞻率军而来,见石勒整军以待,不敢前进,复引军退回寿春,紧守城池。
石勒于是引军北还,一路劫掠而行。
镜头闪回,豫州境内。
当初之时,东海王司马越率洛阳兵众二十余万讨伐石勒,大军递次而发。未料司马越死于项城,大军群龙无首,便分驻于豫州之地。
太尉王衍恐事变为汉军所知,决定秘不发丧,奏请怀帝:臣请诏命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领豫州大军,暗扶东海王司马越灵柩,到东海国安葬。
未久使者还报,怀帝准奏。于是大军起行,一路往东。
适逢石勒率南征大军北归,途中得到探马来报:司马越大军在前,请令定夺。
闪回结束。石勒闻报,不由引发当初自己被掳卖为奴旧恨,骂道:当初掳卖我者,乃是此贼之弟司马腾。前番某破邺城之时,被司马腾逃出城中未获;后虽被我兄汲桑杀了,大恨未曾消得。今既司马腾亲兄在此,怎肯轻易放过!
于是咬牙切齿,急率大军前来截杀。倍道兼程而进,追赶至苦县宁平城,两军相遇。
司马越部将钱端出兵对抗石勒,旋即战死,晋军溃败,半数逃散。
石勒以骑兵围住十万溃众,令以弓箭射杀,经日不息。
可怜十余万王公士兵,毫无还手之力,皆作箭靶,及庶民之尸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石勒下令:焚烧司马越灵柩,杀其余众!
经此一役,晋军主力完全丧绝。由此天下之人,无不归罪于司马越。
司马越死讯传至京师,大臣何伦、李恽放声大哭,知道京城必不可守,便侍奉裴妃及世子司马毗从洛阳逃出,欲回东海封国。
不料到了洧仓,正遇汉兵,又为石勒追杀,司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杀死。裴妃被人掳去贩卖为奴,直到东晋太兴年间,方得渡江来到建邺。
画外音:太兴末年,晋元帝以第三子司马冲奉为司马越后嗣;司马冲死后无子,晋成帝以少子司马奕继嗣。晋哀帝又徙司马奕为琅邪王,而东海王终至无嗣。隆安初年,晋安帝改以会稽忠王司马元显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入继司马冲。
石勒尽灭晋军,活捉王衍及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超、吏部尚书刘望、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庾顗等一众宗室及大臣,命其列坐于中军帐帷幕之下,问其晋朝败亡之故。
王衍、司马济等人惧死,纷纷陈说是天亡晋国,是为使赵汉复兴,谀辞盈耳。
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斥责王衍、司马济道:今日之事,无非成王败寇,何必如此纷纷陈说故主之非?
石勒命将晋朝诸王公卿押到帐外,杀之甚众。因敬重王衍清辩之才,复惊奇司马范从容之态,不忍心以兵击杀,遂令人趁其二人夜间睡熟,推倒屋墙埋之。
经宁平、洧仓两战,石勒军威大振,于是趁势率精骑三万入成皋关,传檄会合刘曜、王弥二将,一同来攻洛阳。
镜头转换,青州蒙城。
苟曦兵屯蒙城,因闻刘汉大军兵临洛阳,又知京师饥荒,遂表请迁都仓垣,并派从事中郎刘会率船数十艘,宿卫五百人,携千斛谷粮护送怀帝迁都。
晋怀帝答应西迁,但因朝中官员惧怕潘滔,宫中侍卫贪恋宫中财宝,而皆不愿离开。怀帝最终决定出逃仓垣,但因少禁军随护,出宫不久即被盗贼掠夺,被逼折返。
不久洛阳城破,晋怀帝被掳。和郁遂保豫章王司马端逃出洛阳,前来投奔苟曦。
苟曦遂奉司马端为皇太子,设置行台。
司马端承制,命苟曦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当时洛阳虽失,尚有平阳人李洪拥兵数千,在舞阳建壁垒驻守。苟曦于是代皇太子下达诏命,任李洪为雍州刺史,以御赵汉大军。
苟曦原本出身寒微,今居重臣,因而自满,蓄养婢女千人、侍妾数十,纵情享乐。且滥用刑罚,施政严刻,部下臣僚大恐。大臣阎亨上书谏止,更遭苟曦杀害。
从事中郎明预闻知,抱病来见苟曦,以尧舜桀纣兴亡之事劝谏,苟曦面有愧色。
当时人心已散,部将温畿、傅宣叛离。苟曦只能困守蒙城,号令不出百里。
洛阳即下,石勒兵出頧辕,驻扎许昌,来伐苟曦。
乃先率兵进攻谷阳,杀冠军将军王兹。又引得胜之军在阳夏攻破王赞,任为从事中郎。二将一死一降,苟曦两侧羽翼便已剪除,其势更孤。
石勒于是挥军大进,围蒙城十日,终于破之。
苟曦自缚请降,被石勒任为左司马。苟曦不料石勒如此轻看自己,只授予这般微职,但既为敌虏,也只得勉强受任,无可奈何。
石勒既下蒙城,遣使向赵汉天子报捷。
汉主刘聪听闻擒了万人敌苟曦,不由大喜,即遣使持节符印,诏命实授石勒为征东大将军,石勒复纳张宾之谏,再次坚辞不受。至此天下大震,无人不知石勒大名。
赵汉另一员大将王弥,至闻石勒抓获大仇苟曦不杀,反而私用为部将,因此深恨。
部将刘暾猜出主将心思,便劝王弥:将军何不征召曹嶷之军,以共谋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