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连苏谨自己,都看不懂朱棣有什么深意。
若说是小孩子置气,那未免把朱棣瞧的有些小了。
可若是对方忌惮自己,显然也说不通。
朱老四若真的忌惮自己,只需将自己辽东总兵官的职务一撤就行,何必这么麻烦?
六部天官的位置调动完毕,接下来就是一些‘微调’。
中书舍人职位取消,正式改为翰林待诏,且待招翰林再非一人,而是十数人轮值。
陈显的位置也就此‘一落千丈’,再非那一根独苗。
不过朱棣显然更信赖陈显,所有翰林待诏俱归他统配。
户部下的农阁寺、吏部下的医阁寺、礼部下的学阁寺,暂不做任何调动。
毕竟朱棣心里清楚,这几个部门可是做实事的,决不能随意安插,不然很容易出乱子。
无论是医疗、学校的改革,还是农业新种的推广,都是朝廷重中之重的政策,决不能随意掣肘。
负责这些事务的人,除了陈亚外,首助官依旧是苏谨的学生。
比如农阁寺的魏圭、医阁寺的匡显,还有学阁寺的路确、武信、梁熙等人。
尤其是学阁寺,担负着兴建新式蒙学的任务,本就困难重重,更不能瞎勾八捣乱。
至于最后,则是一些新兴部门的安置。
比如隶属于礼部的日报司,就由解缙主持,与寺卿同级,可见其对宣传的重视。
另外国子监的祭酒也换成了胡俨,同时对国子监进行改制。
凡新式学堂学子,最后考入国子监者,方可为官。
也就是说,朱棣有意恢复洪武旧制,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再次停了科举。
这也是学阁寺在推行新式蒙学学堂的工作中,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切的安置,与最后一个任命比起来,都不算什么了。
曹国公李景隆,加任辽东军副总兵官,援朝北伐前锋军总兵,遇事不决可便宜行事,具向皇帝密奏之权!
即日赴任。
李景隆,要出征了。
顿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勋,都幸灾乐祸的看向苏谨。
你不是瞧不上李景隆吗?
你不是口口声声不许李景隆带兵吗?
这下好了,陛下直接把他安排成你的副手,恶不恶心?
最关键的,还是那密奏和便宜行事之权,我滴乖乖,这代表着什么?
这就代表着,打起仗来人家完全可以不听你的,事后向陛下禀报即可!
苏大人,苏国公,苏大将军,这下你可坐蜡了吧?
果然,听到这个任命,苏谨的脸色顿时无比铁青。
“陛下,臣反对!”
“反对无效!”
朱棣压根不许他张嘴:“君无戏言,圣旨已下,苏卿接旨吧。”
说着眯起了眼睛,眼中透着一丝冷意:“还是,你又想用辞官威胁?”
“臣不敢。”
苏谨抱拳苦笑:“臣遵旨便是。”
“唔,这便好,退下吧,曹国公接旨。”
李景隆喜滋滋的排众而出:“臣,李景隆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