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两年市舶司发展起来,他就知道大明每年赏他的那点钱,跟市舶司的收益相比,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就怕这小子到时候得哭着跳起来,跟爸爸耍赖皮。
不过到了那时,他小子再想要蹦个高,恐怕也没那个能力。
最终,双方在永乐元年三月初十二,于新的政策达成一致,大致如下:
李朝改组议政府,仿效大明成立六部、都察院等衙部。
议政府成员由李朝大臣任职,但都察院官员,皆由大明委任,五年一期。
都察院几乎就是南京的缩小版,除了官职的数量少了一些,其余基本一致。
都察院最高长官为巡朝御史正官,正五品,监管、弹奏朝鲜一切事宜。
同时,每年朝廷会向朝鲜派出基层官员,赴朝学政。
这些官员并不只在都察院,而是游走李朝各个职衙。
当然,他们一样没有对李朝执政指手画脚的权利,只能带着眼睛、耳朵去看、去学。
李芳远对此也没啥抵触的情绪,反而有些沾沾自喜——看吧,看吧,你大明的官员,不也要跟我学习?
剩下的,就是关于驻军系列事宜。
无论是李朝也好,还是将来必将收回的安氏叛臣地盘也罢,凡重要城池和码头,必须由大明驻军。
这一点李芳远想反抗,却无能为力。
大明亦会在平壤、汉城、釜山设立三个市舶司。
市舶司直属大明户部管辖,地方没有插手的权利。
且朝鲜所有往来商船,必须在市舶司登记、缴税,同样,定税权地方同样也无法干预。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明这两手一下,其实无论李朝还是安氏,谁做这个朝鲜王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朝鲜北边多山,耕地稀少,没有什么产出。
南边虽然好一点,但主要还是靠渔业维持。
如此一来,将来的经济命脉就会更多依靠海贸。
大明派遣驻军,控制其军事,建立市舶司又控制其经济,可谓彻底抓住了朝鲜的命脉。
将来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会再成为向西方输血的工具,而彻底被我华夏掌握。
至于耽罗岛,在这些条件面前,反而是最没有争议的那一个
搞定这一切后,于三月初三这一天,李朝也正式派出使臣进京面圣,递交国书。
齐源并没有随着李朝使臣回京,他被留下来等待大明派出的大臣,交割李朝事宜。
最重要的是,苏谨很有可能亲赴朝鲜。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就在李朝使臣刚刚出发后不久,金成被齐源招至行辕。
现在他们早就不住在国宾馆那边,毕竟被英国人放了一把火,也不适宜居住。
齐源带着使团直接搬进了一处蒙古人的旧行衙,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
看似外面不起眼,实则里面装潢的华丽无比。
就是那风格一言难尽,满地的蒙古包,让齐源直呼受不了。
重新收拾停当,坐在宽大的公案前面,齐源淡淡扫了金成一眼。
后者有些局促,不知上使召他来此何意,一时不敢开口。
齐源盯了他许久,直到将金成盯得开始发毛,才面无表情的缓缓开口:“金赞成,哦,不对,应该喊你金首辅了。”
齐源嘴角噙着谑笑,只是那笑容在金成看来却毛骨悚然:“你就没什么想对本官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