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朝鲜的使者团很快就定下来了。
精通朝鲜语的鸿胪寺左少卿齐源,是这一次的正使。
另外还给他配了两个主事官为副使。
对于朝鲜来说,这次的使团规格已经算破格了。
之所以这么给他面子的主要原因,就是要顺利从朝鲜手中拿回耽罗岛。
出师,就要名正言顺。
负责护送使团的是东海海师,以及崇明卫的一支千户。
文有齐源,武将则是郑和、江珩。
东海新军、巢湖水师以及崇明原备倭水师也从这一天起正式合并,易名东海舰队。
出使舰队,有四千料宝船两艘,两千料宝船六艘,风帆快舰十余。
郑和任总兵官,副总兵官是江珩,曾永胜、周韬各领一支小型舰队。
比之前世郑和动辄数百艘宝船的舰队,现在的东海舰队只能说寒酸。
但若论武器配置,却不是靠数量就能压制的。
之所以让郑和任总兵官,而江珩只是副手,并非朱棣不信任他。
而是因为江珩是苏谨的人,将来迟早也要离开。
况且江珩本就是临危受命,是被请来帮朱棣拉起这支队伍的。
如今也到了该功成身退的时候。
嗯其实还是不信任。
朱棣自己也很矛盾。
对于苏谨,他一百万个放心,几乎无条件的信任。
但对苏谨手下的人,却又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
既要用,也要防。
典型的既要又要。
对这一切,苏谨恍若不见。
无论是对陈显这些学生的任命,还是江珩这些武将的安置,从来都是三缄其口。
还没过完元宵,正月十一舰队就出发了。
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开出应天,顺着长江不到三天就到了崇明。
但在收编备倭水师的时候,郑和却开始头疼。
备倭水师的战舰倒还好说,能用的留下,就算不适应现在的海战,至少也能运运东西。
但将官的参差不齐,却让他十分头痛。
其中有近三成的百户、总旗,居然不会水你敢信?
更遑论那些士兵。
都怪朱允炆!
朱允炆登基后,被江南的那些狗大户忽悠的云里雾里。
在他们的鼓动下,将那些能打的、懂水战的将官调到内陆,
却换了一批祖宗八辈子没见过海的陆兵,跑来当水兵?
这倒不是江南狗大户闲的无聊,而是他们的阴谋。
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道理谁都懂,海越禁,那从海上来的走私贸易,才能赚的盆满钵满。
崇明备倭海师除了备倭外,更负有稽查海私的职责。
这些狗大户只要水军换了一茬之后,他们勾结的海寇海商,就能畅通无阻的往来海面。
可如今郑和看着这些饿的面黄肌瘦的海军,顿时麻爪了。
东海舰队要的是百战精兵,不是歪瓜裂枣啊!
可有老朱的祖宗成法在,他也不能强行将这些军户变民户,更不能驱逐。
无奈之下,只好一边向朝廷上书,一边命令就地整兵。
选取能用的水军,打散后编入舰队,至于不能用的,就只能先丢在崇明,等日后慢慢拆调吧。
而选取士兵最好的办法,就是演武、操练。
朱棣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
命令东海舰队原地休整,给郑和五日的时间选拔、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