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依真人的建议此召书该何时发出?”
“王上召书之事,本真人自会料理,等把武庚太子葬了,本真人就会去晋阳城,到时觅时机发出此召书即可,只是王上与智氏、魏氏、韩氏对于将来征讨范氏与中行氏以后的封地是否已说清楚,若不然王上最后很难得利。”
降龙真人虽然是晋王门客,可却并不会直接参与晋国国事,所以还是怕晋王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智氏与魏氏、韩氏其实都不愿意,可智遥为了借此机会灭了范氏与中行氏,占得他们两氏的封地,所以最后同意在灭了两氏之后,每氏各出一万户封地还给本王,此事就只差赵氏了。
而且智伯还提出,对于赵鞅私斩赵午之事,必须要由赵鞅对此负责,责他三日之后来晋阳城向本王请罪,至于如何判罚这个赵鞅,还要请真人出出主意了。”
“一万户,若将来四大氏族各出一万户,于王上到也不吃亏,只是智遥此举意在削弱赵氏,将来赵氏必然也危险了,我看此事也并无不利,就暂时依他吧。
将来王上有了这新增的四万户,就可组建至少五万精兵,再加上现在晋阳城的兵力,将来若是其它氏族不听王上号令,直接可以兴兵讨伐。
只是依本真人来看,讨伐赵氏之事不可着急,等灭了中行氏与范氏之后,王上得了这四万户之后再行决定。
对于赵鞅想必就算是王上召他来晋都,他也未必会来,最多只会派一个家臣来向王上复命,王上将来自可自行定夺。”
“好一切就依真人所说,只要得这四万户,本王就不会再看这四族的脸色了。”
晋王说完,脸上恢复自信,也恢复喜悦,对于武庚的死,他已经忘记了。
可降龙真人此时到并不会像晋王这般的把事情想得好,他知道武庚是怎么死的,决非是死于鬼谷王禅的手下,因为他对鬼谷王禅十分了解。
王禅少有真的杀人,更不会不给人留一丝机会。
当然他刚才也看了武庚太子的身上,并没有太公秘籍,而且从武庚的死状来看,他知道在死前修为已被吸干,虽然看样子像是中了天罡真气原故,可修为被吸干才是死因。
所以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吕子善所为,可他却并不会说破,相反他此时反到担心起了王禅,毕竟若依武庚的情形,那么王禅的景况会更差一些。
“王上那就让下人把武庚太子早点入土为安吧,毕竟他也是为王上奔走才会致死,若不然依他的修为与他的血脉,再活个几百年也不成问题。”
“是是是,得真人提醒,本王险些忘了,若是本王不亲自葬下武庚太子,本王也于心不安呀!”
晋王这才发现自己刚才有些失态了,若说对于属下不问生死,那么又会有谁愿意真的辅佐于他呢。
……
……
一座新坟几缕清烟,此时降龙真人站在武庚太子的坟前,也是有些感叹。
晋王与其它属下都走了,可他却还留着,虽然他并不喜欢武庚太子一向高高在上的习性,可对于武庚他还是比其它人更亲近一些,毕竟武庚想借晋王的实力以实图自己的野心,只是武庚不识时势,自己误了自己这几百年修为,而他最后去找吕子善也是自寻死路。
而且他还自鸣得意的想拿梅香姑娘来折扣吕子善,而也正是因为梅香,他最后连半分修为都没有留下,死后也才会迅速的变得苍老,只是不知他的魂魄又会如何去想此事,可他又能怪谁呢?
一切劫缘都只因为他身怀着太公秘籍,又不识人心,不仅被利用,而且也因此丧了小命,试想吕子善即得太公秘籍,又造成两人两败俱伤的局面,于他有利,他又怎么会去救一个将死之人,更何况其实吕子善也没有化解天罡真气的道法,对武庚太子的承诺其实都是在骗武庚而已。
降龙真人叹了口气道:“武庚太子,你此生死得也不算冤屈,一切都是因为你不自量力,而又遇人不淑之故。
你纵然相信鬼谷王禅也不该相信吕子善。
而且三年前你就该知机隐退,可你却野心不死,大商又怎么可能再复活……
纵然大周灭了,自然也会有其它新朝代替,修道之人自当知道此理。
可你却一直冥顽不灵,现在之果,当也是你自造之孽,怨不得人哪。
本真人与你相识一场,也只能送你到此了,希望下辈子你能好好修行,或许做一个普通百姓会更好一些。”
降龙真人说完,再看了一眼新坟,拱手对着新坟作了的一揖,看样子到要比晋王之流要更人情一些,至少不会过于无情无义。
此时降龙真人望着远处,心里到十分担忧,不知为何,他竟然希望鬼谷王禅不要那么快死,纵然是死,那死在他的手中或许要比死在吕子善手中会更加适合。
降龙真人此时已得晋王旨意,直接对着半空腾空而去,依他的道法,来去晋阳城也不过是二个时辰的事,此时太阳初升不久,去到晋阳城还能赶得上一顿午饭。
【作者题外话】:武庚太子也是可怜,在本人的小说里一直找不到真的存在感,在下也是有些愧意,第三部分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引子,把妲己引出,活到第四部分呢,也只是起到把太公秘籍交给吕子善的作用,虽然胸有大志,无奈造化弄人,生不逢时,遇上鬼谷子,可若说不是有这一段劫缘,怕是几百年前就被周公给斩了,所以世间之事就这么无常,有的时候你是主角,有的时候你永远只有是一个配角,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