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了确保安全。
吏部尚书温体仁,吏部侍郎吴宗达,早早的就带着吏部的官员,大门前迎候。
“臣等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
“谢陛下。”
朱由检径直走进吏部大堂中,坐了下来。
吏部尚书温体仁,侍郎吴宗达跟了进去,其余人,则是该干嘛干嘛去,面圣,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的。
朱由检看向吏部尚书温体仁,“温尚书,现在三法司衙门已经全面在地方铺开了,这期间,或是在处理事务时,可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
温体仁不愧是吏部尚书,关于官员的事情,张嘴就来,“回禀陛下,三法司衙门在地方设立,倒是没遇到什么太大困难。”
“只是地方官员,态度有些冷淡,尤其是正印官,因为毕竟是从他们的手里夺权。不过,大部分官宣还是赞同的,毕竟官帽子增加了。就像省一级的都察院和大理寺,都是正四品,我大明有十八个省,这一下就多出来三十六个绯袍。”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知府,知县的权力被分走了,他们态度冷淡,不奇怪。”
“既审案,又断案,最后还判案,司法全部都集于一人之手,要是遇上清官还好说,可要是遇上昏官、贪官,老百姓可就告状无门了。”
“按察使司负责审案,都察院负责复核,大理寺负责判决,环环相扣,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百姓,也多了两个申冤的衙门,对百姓而言,是好的。”
“那三法司衙门在地方处理事务中,可有遇到什么阻碍?”
吏部尚书温体仁摇了摇头,“回禀陛下,这个但是不曾。”
“虽然一开始百姓遇到冤屈,还是习惯性的去府衙、县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步入了正轨,百姓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哪个衙门是负责什么的了。”
“不过,就是三法司衙门的官职品级,在实际中,与朝廷在最初设想的,是不一样的。”
朱由检指向旁边的椅子,“温尚书,吴侍郎,坐,仔细说说。”
“谢陛下。”温体仁谢恩以后,便坐了下来。
“回禀陛下,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品级倒是没什么,与朝廷设想的一样,省级为正四品,府级为正五品,县级为正八品。但府级的治安局与县级治安分局,包括刑狱局,就不同了。”
“按照朝廷的设想,府级治安司、刑狱局的品级为正七品,这两个局,都是由正七品的推官一个人管理。”
“县级的治安分局与刑狱分局,按朝廷设想,是正九品。可在县衙中,正九品的是主簿,而刑房主官却是不入流的典史。还有的县,没有主簿。所以,在县衙中,治安局有的是主簿在管,但更多还是由原来的典史管理。”
朱由检沉思了一会,这事,是他有些想当然了。
“温尚书,你说的很对,是朕不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有些何不食肉糜了。”
温体仁一听这话,直接跪下了,“陛下,臣不敢。”
“起来,起来。”
“谢陛下。”
朱由检缓缓站起身来,“本来朕想的是权力细化,各司其职,但没想到反而是造成了地方的不便。”
“不过,地方衙门,也确实该变一变了,不单单是三法司衙门,民政,提学,河道,都要因时而变。”
“温尚书,你随朕去内阁,好好的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