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书彧没有异议点了点头,现在这个时候自己身体受伤也不宜到处走动,而且所有人都已经死了就剩下自己了。
他永远无法忘记嬷嬷临死之前跟自己说让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好好活下来。
既然自己没有办法,你现在待在这儿是最好的选择。
“表姐,我知道了,从今天开始我就叫蓝墨彧,我其实什么都不太会,所以你得教我,但是我学的很快,我可以学,而且我吃的不多,我会努力干活的。”
看出那孩子心中的不安,蓝澜出言安抚。
“没事儿,你现在年纪还小,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读书,不论你以前是什么身份,以后是否能恢复,也不论你将来是否能科举,相信姐姐,读书明理是最重要的事情。”
子书彧点点头,自己没有任何异议。
“好了,现在所有一切你都知道了,先喝点粥,你刚醒来还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所以现在只能喝粥,好好养着,什么时候身体养好了,什么时候我和桃枝带你上山,相信我,你会快喜欢上这个地方的。”
“姐姐,我是不是不能将嬷嬷安葬?”
“不能,既然你已经逃出来了,不能让任何人发现你的身份,那就不能跟过往有任何关系,你已经昏迷有四天的时间了,追杀你的那些人是否查到这个村子了我们都不知道,如果你现在去找你的嬷嬷若是让他们察觉了,你可知其中的后果?”
孩子眼中浮起一丝淡淡的忧伤,嬷嬷是对自己最好的人了,但是现在自己连安葬她都做不到。
蓝澜看出他眼中的忧伤,坐到床上将他揽入自己怀中轻轻拍着后背安抚。
“都是为了活下去,没办法,姐姐也知道你很伤心,但是你要知道很多时候人必须做到心狠,特别是在那种吃人的地方。”
孩子点点头,知道蓝澜是为了自己好,所以他也只能将心中的悲伤强行按下去。
村长很快就将孩子的身世来历通过自己老婆散播出去,省的村里人不安。
小孩子到底是坐不住的,身体稍微好了一些之后就被蓝澜带着在村里稍微走了走。
“蓝丫头,这就是二叔的那个孩子!”
“是的,李婶儿!李婶儿,我看彧儿跟你家小孙子差不多大,我想问问他在哪儿念书呢,能不能让我家这个小子也跟着去呀?”
“我们就在村里的书塾,你问问村长,这个书塾是咱们村长张罗建的,方便村里的孩子启蒙,如果你想让你弟弟去,那你得跟村长说。”
“谢谢李婶儿。”
说完,蓝澜就让桃枝将自己带来的二十斤大米搬了过去。
“蓝丫头,你这是干什么?”
“李婶儿,这是给你的谢礼!”
“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你这是干什么呀?”
“李婶儿,如果不是你跟我说,我还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呢!这米你就收着给你和你的小孙子吃,孩子要吃点好的,要吃饱了,才能好好读书。”
李婶儿也知道这是蓝澜那丫头故意给自己家送粮食,虽然不想收,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小孙子,还是收下了。
“那婶子就谢谢你了!”
说完,蓝澜就带着桃枝和子书彧离开了。
“姐姐,你是找了个借口给李婶儿送粮食是吗?”
这样烂好人的人在子书彧前十年的人生中从来没见过的。
“彧儿,我们现在能吃饱穿暖,我们还有银两也有收入,但是 你看看李家,除了年迈的李婶儿就剩他的小孙子了,既然我们有能力,偶尔帮帮忙也是可以的。
但是你要记住一个道理,斗米养恩,升米养仇,所以什么要帮,怎么帮你要想好。还有什么人能帮,什么人不能帮,你也要自己分辨。”
这些都是子书彧之前从未想过的,也没有人教过自己这些东西,在皇宫中,大家都在争宠,每个人都很冷漠,兄弟手足之间全是之前没有感受过的。
“我知道了,谢谢姐姐。”
“你现在还是个孩子,还有很多年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道理需要慢慢理解学习。不论将来你是否还要回到那个地方,姐姐都希望你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体谅天下百姓疾苦的心。”
子书彧点点头,自己跟在蓝澜身边,第一次体会到了有家人的感觉。
“好了,现在我们回家,这两天你跟着我们去上山,咱们去采蘑菇,挖竹笋,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捡到野鸡。等你的身体修养好了,我就送你到书塾去读书。”
“姐姐,我能不去吗?”
“为什么?”
蓝澜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之前自己跟他说读书的时候他是不排斥的,但是现在自己让他去书塾为什么不去呢?
“姐姐,四书我已经读完了,如果只是启蒙,可能不太需要了。”
南疆的皇室这么卷吗?
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呀,在西秦入太学的年纪都要到十二岁。
“虽然你已经读完了四书,但是姐姐还是希望你去书塾看看,因为书塾教授的东西和太学教授的东西不一样,姐姐希望你现在能听听百姓的声音,书不同的人读就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虽然姐姐不知道这次书塾对你的学识是否有长进,但是姐姐能让你借着这个机会看看百姓的生活,听听百姓的声音。”
虽然子书彧对蓝澜的话并不是很了解,以前母妃对自己说自己要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这样父皇才能喜欢自己。
现在姐姐教自己的这些东西好像都是以前没有想过的,没有见过的,但是他知道姐姐是为了自己好。
“好,那我听姐姐的,我去书塾。”
“乖。”
蓝澜摸着子书彧的头,自己之前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现在身边有个比自己小的,感觉还挺新奇的。
之前自己就想嫂嫂给自己生个小侄子,但是直到蓝家回去,自己逃出皇宫也没见到小侄子降生,也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蓝澜已经将自己对小侄子的期盼和喜爱都投射到子书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