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在玫瑰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但你只养一朵,它死了你当然很难过,当你养一盆的时候,哪朵死了你都不知道。
之前白又楼只是对安鹿宁这种直球选手比较坦白,变着样暴露自己的渣男浪子本性,希望她不要去搞得太认真
现在吧,机会难得。
基本上认识、熟悉的姑娘都在场。
狠狠表一波态!
感觉都是真的,动心也都是真的,但他绝不上头沉沦。
首映礼之后的当晚十二点就是情人节的正式开始。
也代表《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正式上映。
午夜零点这一场大多数时候是没什么去看的,毕竟半夜十二点去看电影,看到都快两点了,一般人的生物钟不这么干。
不过吧 情人节是个比较特殊的日子,有点类似于跨年那种。
很多人喜欢过跨大,就是晚上一直玩到十二点之后,从今年玩到明年,仿佛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又或者说,有多少人喜欢过生日的时候卡点送祝福的。
都一个意思。
《爱在黎明破晓前》瞄准的就是情人节这整整二十四个小时。
其他电影的上映黄金期是第一个礼拜或者前十天,《爱在黎明破晓前》比较特别一些,不是传统商业片,所以就只押宝在前两天。
两天就要把大部分票房拿到手,后面直接随缘。
华星那边喊出的宣传口号是“情人节带最爱的她去看最浪漫的电影”。
说人话那就是“她经济”。
有几个男的情人节跟姑娘看电影,是真的冲着电影去的?
集帅们其实看什么都无所谓的。
如果有的选,这些哥们指不定更愿意看大机器人或者大怪兽互殴。
战斗!爽!
但在情人节这样的一个日子里,那就是另一种的“战斗!爽!”
虽然瞄上了情人节这个档期的爱情电影其实有好几部,但毫无疑问,携柏林电影节之威,外带白又楼跟安鹿宁这两顶流的电影,就是竞争力最强的,没有之一。
过情人节,怎么能不选一个逼格和文艺气息以及演员颜值拉满的爱情电影,来助个兴呢 那些院线方也很懂,给的排片很足!
而统计数据出来后,很多媒体惊讶的发现,《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平均上座率居然达到了离谱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踏马可是大半夜的场次!——
“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白又楼在我心里头其实是个很喜欢讽刺的导演,就如同他的上一部电影一样,看似鸡血打满,发狠生艹!但实际上那压根就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这一次我原以为他会玩一样的东西,结果,他似乎并不愿意讽刺爱情”
“全是对白的100分钟,能让你一点都不觉得沉闷,还泛起很多心思。”
“一天的时限和异地两个因素得以让两人更无保留的展示和欣赏彼此的优点,而忽视彼此的缺点。才会有这么一场新鲜的,完全付出的浪漫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间消耗光了,将永远不可能再有那种感觉了”
白又楼表示自己只看好评,实际差评也有不少。
无外乎是什么“一直说话无聊死了”、“长得好看才有这种‘一夜情’”、“故事过于简单且没有展开”等等。
不过,瞄了眼评分,发现上映了一天,能保持在九分以上,白又楼基本上也就放心了。
虽然有华星那边强大的公关控评,但能一直稳定在这么高的评分上,也说明这电影确实很能戳中那些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这类人是打分写影评的主力。
正经吃瓜找乐子解闷的观众谁会去费心思写什么影评啊。
看了电影觉得不好看,发条朋友圈吐槽一下都算是性格外向的了。
大部分人顶多是有点无聊,这票买的有点亏啊。
不过也还行,亲嘴儿亲的挺有感觉的。
情人节上映,相当一部分的观众都是情侣,对于《爱在黎明破晓前》来说真的是最好的档期了。
“楼哥牛逼,带姑娘去看的,看完出了电影院就啃上了,这种片子记得要多拍!”
“还愿喽拿下了!得吃嘿嘿嘿!”
“跟爆裂鼓手完全是两种极端啊,一个那么燥,一个那么平静,真有你的啊楼哥,写歌万筒就算了,拍电影你也这样整?”
“确实不是冲票房的商业片,我就说怎么好像也没见多少宣传的样子呢,我个人还蛮喜欢看的。”
“这电影的唯一正确观影姿势,就是一男一女两个人去看,最好是看晚上的场次,看完也不用回家了。”
码的,白又楼心道自己好好地拍个爱情片,怎么给这帮子流氓整出一股子“助兴片”那味儿来了?
不过,那些看了他电影之后决定晚上不回家,想要效仿电影里的男女主在城市里头闲逛的观众们是真的学着电影来了发文艺的,还是逛着逛着就掏出身份证,中途拐进了酒店来了一发?
踏马的,可惜了,早知道就该找杜杜或者冈冈来一发植入,狠狠地跟这些橡胶制品公司要一笔大。
总之,他粉丝的构成是越来越奇怪算了,这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怎么惹事儿。
这样的粉丝其实也蛮好的,一个个地就只想找点乐子,不至于连累正主搞出什么太大的节奏。
虽然现在的白又楼主要身份是个导演,但饭圈属性这玩意也确实是不太跑得掉。
毕竟他不可能为了好好当导演就自己毁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