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半生都投入在航海外交事业之中,如今他早已对此轻车熟路,不对,是轻船熟路了。】
【这次航行,郑和拜访了很多国家,在多年的相处中,郑和和这些国家的君臣早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迎接郑和使团的到来,榜葛剌国特意翻新了皇宫。】
【更是热情地想要宴请郑和及其整个团队,可惜椅子不够,只得请求郑和的船员们自带椅子赴宴。】
【在这样的友好氛围中,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航行圆满结束。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郑和会对这次充满回忆的西洋之行怀有深深的怀念。】
【永乐二十二年7月7日,那位改变了郑和命运的大人物,支持他完成六次下西洋壮举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驾崩。】
永乐年间。
朱瞻基突然知道了朱棣的死期,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涌来,他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爷爷”
朱棣立马瞪了过去。
“朕还没死呢!”
“你伤心个啥!”
朱棣轻叹一声,缓缓道:
“生死有命,朕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你不必太过伤心。”
“重要的是,我们要共同守护好大明的江山,延续这盛世辉煌。”
【对于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的离世,郑和深感悲痛。然而,更令他心痛的还在后头。】
【朱棣逝世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即后来的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在大臣夏元吉等人的建议下,他宣布终止一切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并将所有相关船只封存于金陵。】
【听说自己的部门要被解散了,郑和焦急万分,连夜上书向新君朱高炽,说明下西洋的重要性。】
【一旦停止下西洋,大明数十年海上经营所取得的成果将会付之一炬,这这无异于将大明多年辛苦积累的海上权力拱手让人。】
【然而,朱高炽并未采纳郑和的建议。随后,郑和被调离原职,担任金陵守备太监。】
【从此以后,航海成了郑和难以实现的梦。】
永乐年间。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老大,你为何要暂停下西洋的项目。”
“三宝言之有理,一旦停止下西洋,咱们大明多年来在海上经营的所有成果都将化为乌有。”
朱高炽胖胖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回应道:
“大抵是因为要节省开支吧,毕竟,您数次北伐,国库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接着,朱高炽把问题抛给了夏元吉。
“你说是吧,夏元吉。”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夏元吉,他瞬间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但仍努力保持镇定,谨慎地开口:
“陛下,后人对太子殿下的评价甚高,赞其为华夏难得的仁君。”
“我相信太子殿下节省下西洋的开支,并非出于个人挥霍,而是为了减轻百姓的税赋,让大明得以休养生息。”